在华北的一家大型的粮食储备库,伫立着40栋高大平房仓,粮食储备仓容量达55万吨。沿着高大平房仓外部的侧梯登上仓门走进仓内,一股谷物特有的香醇和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低温的储粮方式,可以有效让小麦“冻龄”,保证小麦的营养和新鲜度。
在位于成都的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经过10多天的粮食接收,从镇江入境的进口大豆,首批“住进”了全球首个架空“气膜粮仓”。
“别看它颜值高,其实科技感更高。给粮仓内充入氮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杀或抑制储粮害虫,保质保鲜。”中储粮成都储藏院设计工程师薛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粮食气膜仓”可保证粮温常年保持在15℃以下,实现低温储粮目标,运行能耗同比可节约30%以上。越是在低温的条件下,粮食的呼吸越弱。“在能创造低温储存条件的气膜粮仓里,我们可以很好地保持粮食的品质和新鲜度。”薛飞说。
用科技手段来储好粮、管好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表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
“近年来,我国的储粮新技术主要有:‘四合一’储粮技术,这种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的储粮技术是国有粮库储存粮食的标配;控温储粮技术将浅层地能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等技术用于储粮,可以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使粮食不易坏,减少粮食的损耗,保证粮食的品质,目前全国应用控温储粮技术的仓容已超过了1亿吨;气调储粮技术,即通过向气密性良好的密闭粮仓或者覆膜粮堆充入氮气或者二氧化碳等,营造低氧环境,延缓粮食品质的劣变,目前气调方面的技术在全国应用的仓容达到3500万吨。”黄炜说。
科学储粮、科技保粮是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切实管好大国粮仓的应有之义。
“此外,通风条件不同,粮食水分减少得就不一样,横向通风技术,可将粮库通风道安装在仓库墙壁上,让气流横向穿过粮堆,减少因通风水分流失而造成粮食品质的下降;有时粮温升高了,中间长虫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处理不及时,信息化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新型传感器、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实现粮仓粮情的实时监测;如今,除了原有的粮食害虫灯光诱捕设备以外,创新的惰性粉、生物药剂等也可有效地降低储粮害虫危害风险,这些虫霉防治新技术还尚未到应用阶段,如果有新消息我们会及时向社会公开。”黄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