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墩文化的8座古城中,位于大邑县的高山古城遗址历史悠久,属于宝墩文化早期。4月1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向记者确认,高山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遗址,该遗址成为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标。基于其重要性,高山古城遗址入选了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的2015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随葬品中发现3枚4600年前的核桃,这一随葬习俗在成都平原尚属首次发现。
初步断代为宝墩文化早期
高山古城平面形状大致呈梯形,东西平均长632米,南北平均长544.5米,面积约34.4万平方米;通过东城墙的解剖,初步确认该城墙修筑时代属于宝墩文化偏早时期;壕沟始于宝墩,废弃于汉代。
2003年发现遗址后,一直未进行正式的考古调查。直到2012年,考古队在高山古城遗址内外区域进行了详细勘探,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的批准下,本年度发掘800平方米。
在发掘区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丰富的遗存,如墓葬、人祭坑、奠基坑、灰坑、灰沟、水井、建筑等等。截至目前,已经清理出墓葬89座、人祭坑1座、灰坑86个、灰沟12条。
墓穴中的随葬品往往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然而,此次高山古城遗址的89座墓葬内,仅有少量墓葬发现有随葬品,目前为止发现有1个象牙制品——象牙镯,以及3个核桃揪。据了解,这种核桃揪是核桃果实的一种,“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山核桃”。
从图片可以看到,这些史前的核桃保存十分完整,纹路清晰。专家介绍,使用核桃作为随葬品的随葬习俗,这在成都平原尚属首次发现。“可能是物依稀为贵,核桃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藏品,也有可能是其他作用。”对于核桃的意义,仍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在墓葬区只有少量随葬品,但是在先民的生活区域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
通过采集大量土样标本进行浮选,人们初步鉴定了水稻、粟、黍等植物种属,并确定当时高山古城遗址的先民主要食用水稻和粟。另外通过4年的系统钻探和重点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高山古城遗址内外分布着自新石器、商周至汉代三段不同时期的聚落。不过,商周至汉代的聚落均发现在城外。考古人员猜测,有可能是汉代时期人们对高山古城遗址有所破坏。
其中,石器分为打制和磨制两类,以磨制石器为主,器形主要包括斧、锛(一种砍削木料的工具)、凿、刀等,以穿孔石刀、双肩石斧、打制的燧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及燧石原料等)较有特色。
陶器则以泥质陶居多,烧制火候较高,器形包括罐、壶、尊、盆、钵等,纹饰较为丰富且精美。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宝墩文化此前从未出土的陶器新器形,如宽大耳器、直口壶形器等。“从陶器的风格初步判定,高山古城遗址新石器遗存的主体年代处于宝墩文化的偏早阶段。”专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