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如何与之匹配?新能源汽车车主何时实现“充电自由”?
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成为此次发布会的关注焦点。
充电基础设施规模达635.6万台
“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7.7%,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
辛国斌提到,尤其是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两年之间增长了4倍,新能源汽车已占到汽车新车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喜人的产销数据背后,是对充电桩设施的巨大需求。
“2015年至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从不到10万台增长至521万台,年均增长超过70万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说,特别是2021年以来,“车”“桩”呈同步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今年5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已达到635.6万台。
欧鸿介绍,目前国内公共充电桩约占33%、私人充电桩约占67%。在充电方式上快慢结合,以交流小功率充电桩为主、直流大功率充电桩为辅。从布局上看,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80%,服务半径与加油站相当。全国6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初步形成“十纵十横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在技术水平上,已形成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等技术发展路线,车桩兼容水平逐步提升,充电效率、智能控制、安全监测等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尽管近年来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紧追慢赶”,对于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依然可能遇到找充电桩难、充电桩进小区难、高速公路上充电难的问题。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
“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
欧鸿介绍,《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对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等问题,《指导意见》均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欧鸿表示。
针对“进小区难”,他介绍,《指导意见》专门提出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设施安装上,要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