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 短语 ,中心词是“特征”,指示物的显著特色。“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现代、未来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看大屏幕上的 成语 闯关题:
绿树红墙 精雕细刻 富丽堂皇 琼楼玉宇 雕梁画栋 勾心斗角 美轮美奂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解释勾心斗角=钩心斗角;金碧:指 国画 中金色、绿色、蓝色三种颜料。)
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性?
——都与建筑有关。(勾心斗角:勾心:屋顶的四个檐角指向宫室的中心;斗角:四个檐角两两相对,像兵器要打斗。所以这个成语本义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这是通过成语看建筑,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直观地欣赏一下建筑之美。
——滕王阁、岳阳楼、天安门、故宫、脊吻、四合院、鸟巢、水立方、中国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曾主持参加过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屏幕打出标题)本节课学习解决3个大问题和一个设计。
一、请找出每个特征的关键词语。
化用歌德的一句话“趁着你精力充沛的时候,杨晨办事迅速的好习惯”,那我们看谁找得又快有准。(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
2、有没有不太理解的?提出来(老师准备图片,帮助理解)
二、第14段——17段写了什么?
1、速度课文,找信息。——词汇和文法
2、和前文的特征有什么关系?——是一回事。只是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特征。
3、同学们,我们了解学习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时代的建筑特征?——古代(板书)
2020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其说明顺序
教学 方法 :
图片欣赏及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 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 文章 《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错批一人(马寅初),多生几亿;错批一人(梁思成),少了名城。”
三、分析课文
(一)默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段前标上序号)
第1-2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3-13段: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14-19段: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20段: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 总结 。
(二)探究九大“特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1、个体建筑构成
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作诠释)
2、群体建筑构成
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举例子 打比方)
3、结构方法
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4、斗拱
出示斗拱图片。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列图表 举例子 摹状貌 下定义)
5、举折、举架
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下定义 摹状貌)
6、屋顶的装饰作用
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作比较 引用)
7、颜色的选择——朱红
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 彩绘 来装饰木架部件。(举例子 作比较)
8、部件的装饰作用
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举例子)
9、建筑材料的装饰
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作诠释)
(三)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顺序展开的?
2020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三
一、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旨在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要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必修三第四单元已经学习过科普小品文,对于本文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获取新的知识。从教材的编排位置来看,它体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教学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中国建筑的特征》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可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本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本文作者梁思成,家学渊源,深受中国 传统文化 熏陶浸染,且学贯中西,养成了谨严的治学风格,探究这篇小论文的语言运用,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 说明文 或 议论文 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可作为本课学习重点。对于忽视汉语基本功训练的同学,是学习品味语言,锤炼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言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对提高阅读和写作小论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能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提高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自己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发放预习学案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同学们 说说 看,你发现中国建筑有什么特征?
【学生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国传统建筑,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2.作者简介
【学生谈认识,教师补充】
3.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在预习基础上速读课文,快速浏览,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
4. 信息筛选提炼训练。
(1)以特征(二)为例,合作探究,筛选整合提炼信息,分组四大组的同学梳理特征。请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这些特点。
注意:把“长文章读短”,筛选主要信息,提炼勾画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并加以概括
(一)单个建筑由立体结构分三部分。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5.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问题一: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九个特征能不能颠倒顺序?
——苏学良、马晓梅等17位同学提问
a总体特征:分三部分;对称布局
b结构特点:木质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
c装饰特点:屋顶;用色大胆;装饰;材料
【明确】:作者从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问题二:
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介绍完九大特征,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笔墨写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
标签:高中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