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的故事(通用8篇)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持之以恒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
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轲很惶恐地跪下,问母亲为何要把线剪断。
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却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
孟轲听了母亲这番话,非常惭愧,立刻向母亲认错,从此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菜根谭典故》)
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何况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谋求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乐羊子非常惭愧,把金子扔到野外,到很远的地方求师学道去了。
过了一年,乐羊子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只是出门久了,想家,没别的事情。”
妻子拿刀走到织机跟前说:“这绸布是蚕儿吐出来的丝,经过织布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积到一寸那么长,又一寸一寸不停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块绸布,那就会半途而废,白白浪费时间。你出外求学,半路上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绸布有什么两样?”
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了,回去修完了学业。([南朝]范晔《后汉书》)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有一天,他到野外游玩,见到河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用力磨着。李白很奇怪,就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一边磨铁棒,一边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为所感动,向她深深行了个礼,回家发奋读书去了。([南宋]祝穆《方舆胜览》、[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八岁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习书法,他聪明好学,每天都要伏案练字。可是,时间一长,王献之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感到厌烦,想走捷径,就问父亲学书法有什么秘诀。
王羲之指着家里的.七口大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七口缸里,你把这七口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诀了。”
王献之从此苦练基本功,真的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爱好篆刻。一天,他去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那位老篆刻家说:“你挑来一担石头,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些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也就刻好了。”
齐白石真的挑来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练习篆刻。他一边刻一边拿篆刻名家的作品对照、琢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泡,仍然专心致志地刻个不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越来越少,地上淤积的泥浆越来越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是国画大师,其实齐白石也是一位篆刻大家,齐白石决意学篆刻,缘于齐白石受到的一次冷遇。
一次,齐白石在白石铺一大户人家描容,偶遇从长沙来的篆刻名家。人们送来不少名贵石料请齐白石刻印,齐白石怀揣一块寿山石,也希望这位刻印人为齐白石雕琢一番。
齐白石按规定日期找到那位篆刻名家,深施一礼,恭敬地问:“先生,前几天我送的石料刻好了吗?”
“你是谁呀?”刻印人答非所问。
未等齐白石开口,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齐白石是我家老爷请来的描容匠。”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经心地从箱里翻出一块石科,“是这块吗?”
“你晓得此为何石料?”
“寿山石”,齐白石从容地回答道。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这个平庸的小字辈答得如此爽快,便不敢再问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齐白石举起寿山石,面对众人,口若悬河:“这种以叶蜡石为主组成的石料,品类繁多,我手中的寿山石是治印的上品。因该石产于福建省的寿山……”
齐白石见篆刻名家滔滔不绝,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急忙问道:“先生,我的印到底刻好没有?”
篆刻名家不耐烦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不平,拿回去磨平再来!”
受到如此冷遇,齐白石不免怒火中烧。齐白石冲上前,一把抓起那块心爱的石料,回到住处,卷起行李,撕掉未画完的人像,不辞而别了。
齐白石不知自己是如何跌跌撞撞地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到家的。尽管父母、妻子的劝导是那样言之谆谆,而齐白石却“听之藐藐”。因为齐白石胸中燃着一堆火,憋着一股气。齐白石托起那块寿山石,久久凝视着,任胸间的怒火燃向眼中,又任感情的泪水将怒火浇灭。
蓦地,齐白石瞥见窗台上那把铮亮的修脚刀。齐白石想:别人用刀能刻印,难道我就不能上“刀山”,下“石海”?难道我就不能开始卓有成效的铁笔生涯?齐白石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愤懑和满怀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终于刻好了。这“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苍劲,隐隐有一股刚毅之气。齐白石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凝滞心头的闷气也驱散了不少。
当齐白石把那方“金石癖”拿去请教黎松安时,后者甚感惊喜:“了不起,了不起,妙趣天成,颇有韵味,与长沙名家所刻,大有雅俗之分嘛!”“这是被逼出来的,”于是齐白石讲了自己遭受冷遇的经过后,又拿出几方印章求教于黎松安。
黎松安打趣道:“这有何难。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几担回家,随刻随磨,随磨随刻,等刻的石粉能装满三、四点心盒,功夫就到家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齐白石白天描容作画,晚间操刀刻石。功夫不负苦心人,齐白石的刻印技巧在同辈中后来居上,很快独步一时了。在师友们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下,齐白石从所刻众多的印章中精选出一部分,刊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印稿,共四本,题名为《寄园印存》,每印均附拓边款。而收在印稿中的第一方印章,便是当年奋发图强时用修脚刀刻的“金石癖”。
“听说山那边生长着一棵无比甜蜜的果树,我们一起去吧!”小麻雀说。
“真的吗?好啊好啊!”小乌鸦回答。
说完,小麻雀就和小乌鸦就出发了。
飞着飞着,小乌鸦飞了了好远,走累了,就在一棵树上歇了下来。
小麻雀说:“小乌鸦,我们继续往前飞啊!”
小乌鸦却对小麻雀说:“飞不动了,小麻雀,我不想吃什么果子了。我实在是太累了。”
小麻雀听了,仍旧继续朝上飞。
飞了很久很久,小麻雀终于翻越过大山,看见了那棵果树,它飞到果树上,品尝着无比甜蜜的果实。
前一阵子,日本知名摄影师森山大道的作品在美展出,有朋友去逛过之后,大失所望的表示:“这就是大师的作品吗?和一般人拍的作品没什么两样吗?”
相信这也是不少人对于部分艺文创作者被尊为大师,感到疑惑之处!?
作品明明看起来很普通,为什么会被称为大师?
以森山大道为例,他最常使用的相机,其实是一般人也会用的傻瓜相机,而我个人以为,其作品的特殊性并不在于构图等技术性的面向,而是他本身做为摄影师,经年累月不断地在街头不断不断地大量拍摄所累积出来的经验厚度,这些东西贯穿累加起来的东西,才是森山大道作品的力量。
就像天天在报章杂志上写文章的作家,作品不可能永远保持高水准,人或多或少会碰到低潮或身体不好的时候,此时就算能坚持写作,作品水准也无法和平日的水准下相比。
从单篇作品的水准来看,一般人或许可以写出超越这些天天在报章杂志上刊登稿件的专业写手,然而,如果要一般人也和专业写手一样,天天周周月月年年的不断、不断地写,长期稳定地供稿给报刊杂志,无论阴晴圆缺,你家生小孩还是亲人生病,总之没有任何理由就是要不断地写,恐怕能够做得到的人就少了许多。
运动员也好,音乐家也罢,作家、摄影师…都一样,专家达人的强韧之处,专家与业余的差别,不在个别作品本身,而是在能否长期持续地,不断反覆做同样一件事情,保持一定水准,还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简单的事情持续做,就不简单,专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说穿了秘诀也只有一点,持续不断反覆地做同一件事情,务求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纵然偶尔有失误或低潮,但渡过之后,却可以再攀高峰,且继续持续不断地做着同一件事情。
标签:持之以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