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字都是汉字里的部首,同时,它们自己本身也是汉字。
一、“丿”,pie,古同“撇”,汉字主要笔画之一,自右上向左下斜。
1、意为“不”。在汉字中多有使用,如“戊”为“不动之戈”。
2、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至今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境内仍有以“丿”命名的乡镇,如东台的曹丿镇、华丿镇。在广东话中迄今还保留其“不”的读音,意思与”舀“相同。
二、“丶”,zhǔ,是一个汉字。同时,它也是汉字基本笔画之一——点。
1、同“主”。
2、同“注”。
3、姓。
三、“丨”,是一个象形文字,是一个多音字,读音有shù、gǔn、yī、tuì
1、读作“竖”(shù),意同“竖”。意思和“火柴棍”差不多,同“竖”。
2、读作“一”(yī),为姓氏。
3、读作“衮”(gǔn),意为上下相通,引而上行读若囟,囟之言进也。
4、读作“退”(tuì),此时从上往下写,引而下行读若退,与上条意相反。
四、“灬”,读作huǒ 或 biāo。火,或热气。
1、读(huǒ)时,古同“火“。
2、读(biāo)时,烈火的意思。
扩展资料:
部首是指给汉语字典、词典同一偏旁的汉字所立的类目,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首创。
根据功能性质的不同,部首可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造字法(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它严格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才可隶属同一部首,这种部首始见于《说文解字》,其后《字林》、《玉篇》、《类篇》等皆因循此体例;另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它按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以其相同部位为部首,此种部首滥觞于《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等,发展于《龙龛手鉴》、《类纂古文字考》等,成熟于《字汇》,后遂大行。如“甥”、“舅”二字,《说文解字》根据六书体系,都归男部;《康熙字典》则依检字法原则,以“甥”入生部,“舅”入臼部。
现代汉语字典、词典采用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划分法,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形体偏旁相同者为一部,各部首字和部内字一概以笔画多少排序,笔画数相同者又依次以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为序。如《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皆采用此体例。检字法原则的部首较之造字法原则的部首,更便于检字 。
参考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