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不被,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人问《攀登者》编剧,还有人想问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最早于,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说说1960登珠峰不被承认,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1960登珠峰不被承认
直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成立时间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惊叹于今人登顶速度越来越快的人们很少知道,借助当年登山队员们在岩壁上艰难打下的钢锥而架起的金属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们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少人知道,年轻的中国登山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命运和极限挑战…
苏联不愿意相信中国当时的条件可以完成登顶。
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密切,苏联方面表示愿组织联合登山队一起攀登珠峰。1955年,苏联邀请中国登山队员一同攀登了团结峰海拔6773米、十月峰海拔6780米两座高山,中国派出4名队员,并最终与苏联登山队一起成功登顶。这或许就是《攀登者》中所谓的方五洲等人赴苏“学习”的经过。
不过,中方很快就发现,对于珠峰的登顶一事,苏联并没有想带上中方,而是企图独享荣誉。中方必然不能接受,多次严正交涉,再加之一些众所周知、那个年代里特殊的原因。后来,苏联基本就断了对于中方的资助,包括技术、物资上的资助,苏联方面甚至声称苏联登山队已经解散,无法与中国登山队合作了。
1960年,中国登山队就这样在没有航测、没有线路规划,完全靠着一股拼劲,甚至在最后冲刺阶段氧气供给不足、食物缺乏的前提下,完成了登顶壮举。
而苏联方面的质疑,恰恰体现了这次登顶行动的艰难和不可思议,他们不愿意相信中国在那个年代里能够登上珠峰峰顶。
1960年5月24日夜里,点点星光映着雪光的珠峰高处,贡布打头,屈银华第二个,王富洲最后,三个黑影在模糊的夜色中摸索着前进……
没有人留下这一幕的任何影像资料,今天的我们也无法想象,缺氧、寒冷、饥饿、干渴、无光的情况下,处于极限负荷的三位运动员到底是怎么抵达顶峰的,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只有亲历者若干年后的回忆片段。
在5120米大本营举行升旗仪式。中国登山队创造的奇迹传遍了世界。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如今,以1960年的钢锥为支撑点、1975年竖立的“中国梯”已被收藏进位于拉萨的珠峰登山博物馆,“第二台阶”处又换上了一架新的“中国梯”。当年的许多登山前辈们也已故去,但一新一旧两架“中国梯”,承载着中国人探险珠峰的壮烈历史,更饱含着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首征珠峰的艰辛与无畏。
人类第一次登上珠峰是在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从南坡打开突破口,完成壮举,但处在中国这一侧的北峰,众多登山家都评价:那是一条死亡路线,连鸟都飞不过去。经过商议,双方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苏方负责装备、食品,中方主要负责人员、物资的运输。
然而到了1959年,苏方突然变卦撤出,这背后是政治力量的角逐,苏联在中印之间徘徊,又希望从这两个国家都捞到好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体委主任的贺龙表态:“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没有前苏联的装备支援,中国登山队只能前往瑞士采购。
当时印度准备1960年从南坡攀登珠峰。当时中苏关系破裂,苏印交好,一南一北攀登珠峰,变成了一场特殊的竞赛——中国人要抢在印度人之前登顶珠峰。
困难不仅仅是登山本身,当时正处三年困难时期,而公路只修到了登顶珠峰行动起点300公里外的日喀则,这300公里布满悬崖绝壁,堪程“绝路”。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三个人连续攀爬了19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世界之巅,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
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队员们借助屈银华当年打下的钢锥,在第二台阶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属梯。到2008年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时,约有1300名各国登山者通过这个梯子,直通珠峰山顶,他们称之为“中国梯”。
屈银华,贡布,王富洲,刘连满四人是此次登山行动中的大英雄,他们共同完成了这一大壮举。这一次攀登是中国登山队的巨大成长,也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成长,这个历史值得所有中华儿女铭记。
1960年中国成功登顶珠峰4点多了!为什么不等到天亮留下影像资料?
珠穆朗玛峰和其他山不一样,它是世界最高峰。
众所周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含氧量越低。珠峰到了8000米处基本就没什么氧气存在了,气温可低至零下30度,还伴随着暴风雪,如果不加以防护,在1分钟之内就会冻伤。因为海拔高,因此能量消耗巨大,在这种地方就算是坐着不动都会有生命危险,更不要说去爬山了。
如果像你说的在珠峰山顶上等到天亮,那可能他们就会死在山顶上了。因为在山顶停留时间越长,你的氧气消耗越大,体能消耗越大。曾经有些登山者上去一趟下来就瘦了20多斤。
以现代的登山技术要攀爬珠峰都是件挑战极限的事情,更不要说60年代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了,那个年代的前辈基本都是用生命在爬山。
攀登珠穆朗玛峰第一个中国人
王富洲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第一个中国人。
1960年5月25日,在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氧气,食物也耗尽的情况下,王富洲带领队友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也是人类首次从珠峰的北坡,到达峰顶。这条由中国人开拓的攀登路线,此后成了攀登珠峰的经典路线之一。
王富洲作为中国最早的登山队员之一,王富洲曾有着辉煌的经历。
1960年5月24日,任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队长,与贡布、屈银华、刘连满四人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突击顶峰,于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为世界登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王富洲严重冻伤,却一直负责整个队伍的物资运输和技术安全工作,并始终动员鼓舞着其他队员克服困难为国争光。
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许竞(队长)、王富洲等10名运动员首次成功地登上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玛峰,创造了一次10名队员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纪录。中国登山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世界第十四高峰的壮举,并创造了一次十名队员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纪录。
中国登山队最早那一年登上珠穆朗玛峰
中国登山队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一、简介
1、20世纪中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现代登山运动进入中国。1955年,受苏联邀请,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登山者——许竞、师秀、周正、杨德源前往苏联学习登山技术。不久,两国运动员共同组队,成功登上了海拔6673米的团结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锋。
2、1956年,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成功登上了海拔3767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奏响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序曲,也在中国这个多山、爱山的国家播下了现代登山运动的种子。
3、1956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第一届登山训练班,培养出中国早期的第一批登山运动员,组成中国第一支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当年4月25日,队长史占春等32人成功登顶秦岭主峰太白山。
4、1957年,由29名登山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正式攀登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6月13日,6名队员成功登顶。这是中国第一次独立组队和首次独立登顶海拔7500米以上的高峰。
5、1958年4月—5月,全总登山队组织了攀登海拔5205米的铁镜山活动,登山队由运动员和科学勘探员组成,这是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和地质勘探直接结合的第一次尝试。
6、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第一高峰,地处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东段,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7、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10名队员成功登顶希夏邦马峰,这是我国登山健儿首次登顶希峰,也是人类首次登上希峰之巅,展现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发展水平和实力。
8、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组队从珠峰的南坡和北坡同时攀登,实现了“南上北下、北上南下”的双跨目标。中日尼三国队员在顶峰停留90分钟,创造了当时人类在珠峰顶峰停留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9、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圣火登顶珠峰,实现了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的传递,这一壮举深刻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二、中国登山队大事记
1、1956年
中国登山队成立,开启中国现代登山运动。
2、1960年
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实现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
3、1975年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潘多成为首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4、1980年
山峰开放,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发生历史性转折。
5、1988年
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队员实现从南北两侧双向跨越珠峰。
6、2007年
中国西藏登山队登顶迦舒布鲁姆Ⅰ峰,完成了以团队形式登顶世界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壮举。
7、2008年
中国登山队成功完成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
8、2012年
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7027米的斯潘蒂克峰。
珠穆朗玛峰:
1、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
2、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3、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
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海拔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
《攀登者》是根据什么真实事件改编的?
《攀登者》是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
电影攀登者剧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 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在六十年代的时候,珠峰的归属在中尼双方之间有着不小的争议,当时的尼泊尔一直觉得珠穆朗玛峰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应该是在尼泊尔境内的,而且之前尼泊尔和新西兰都曾有登山者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成为了尼泊尔谈判时候的重要筹码,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想要占取优势,就也要派人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而登顶珠穆朗玛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途中困难重重,登山者要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一不小心可能会把生命搭在珠峰上。除了自然环境影响登峰以外,当地还有很多叛匪出没,在登山者登峰之前,就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了叛匪的袭击牺牲了,所以登山队登山时由一对军队保卫并且随身携带枪支,在两个多月的奋斗之后,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这部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选择了在岗什卡雪峰实地拍摄,攀登的场面也都是真实的并没有用到特效,影片中吴京、成龙等都是为了优秀的作品愿意付出一切的敬业演员,在影片中他们的表现十分优秀。
电影由吴京、成龙、章子怡等人共同主演,还原中国登山队无尽荣耀背后的艰辛和那股无所畏惧的勇气。令人敬佩的是,中国登山队的这四位队员,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有伐木工人,有消防战士,但是他们为了祖国的利益和荣誉,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和考验,最终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中国登山队的骄傲
在中国登山队登顶北坡之前,在登山界曾有传言,没有人类能从北坡征服珠穆朗玛峰,这是连飞鸟都无法穿越的高山,8600米的珠峰北坡上有一个90度的绝壁,那是登顶珠峰的必经之路,1975年第二代登山队首次将这个登山梯成功安装在悬崖峭壁上,但也就是这短短30米的距离,却历经了两代登山人。
时代意义
塑造攀登者的形象无疑是具有时代象征的意义,但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部有担当有情怀的视效大作,是最大的难题。
拍摄过程
影片从2019年1月5日正式开机,定档9月30日上映,题材是对外景要求极高的登山故事,拍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春季之后,天气不适合雪山实景拍摄,大量的绿幕合成场景意味着巨大的特效制作量。监制徐克认为,这部电影可以拍,但至少需要三年。
高强的难度让许多导演望而却步,最终导演李仁港接下了重任,李仁港在拍摄中一直强调:“我们不想拍一个硬邦邦的所谓英雄奉献的故事,而是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最大的真诚。”因此片中将大量的戏份都落在了登山队员之间的兄弟情、爱情上面。
《攀登者》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主要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人成功从北坡登顶,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也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的纪录;而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
为了再现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英雄们勇登珠峰的英雄事迹,《攀登者》剧组到西藏实地取景拍摄。吴京、张译还冒着严寒在珠峰大本营过夜,亲历登山队员真实生活。
《攀登者》中的人物原型
方五洲(吴京)的原型是王富洲同志,与片中不同的是,他攀登完珠峰后似乎还继续在参加高山登山运动,1964年还成功登顶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是至1982年唯一登上过两座八千米以上高峰的中国登山运动员。
1975年,王富洲同志确实随中国登山队再次出征珠峰,不过似乎参与的是组织领导工作。
老人家已于2015年7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曲松林(张译)的原型是屈银华同志,他确实因为脱掉高山靴,攀上“第2台阶”,双脚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10个脚趾被切除。1975年登顶珠峰时,队友们借助屈银华15年前打下的钢锥,在“第二台阶”上架起近6米的金属梯。直到现在,这座“中国梯”已经帮助上千名攀登者抵达地球之巅。
2016年9月19日凌晨2点50分,屈银华在京去世,享年82岁。
还有一位,片中没有出现,但不得不提的人物,刘连满同志。他在某些版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第2台阶”处甘当人梯连续托顶三位登顶队员(片中是方五洲),并冒着生命危险把仅有的氧气瓶留给突击顶峰的队员,最后靠着意志存活下来,成功返回。本片由于某些因素,没有出现这个角色,算是一种遗憾。
老人家于2016年4月27日6时35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3岁。
历史背景
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纽约时报》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马洛里,最终没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彻底失联。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成立时间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惊叹于今人登顶速度越来越快的人们很少知道,
借助当年登山队员们在岩壁上艰难打下的钢锥而架起的金属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们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少人知道,年轻的中国登山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命运和极限挑战……
百度百科-攀登者(2019年李仁港执导电影)
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是第一个到达珠峰顶峰的人吗
不是。
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 和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等人登上珠峰的时间是1960年。
珠穆朗玛峰有两种高度:登山者登山的是总体高度,尼泊尔等国采用的雪盖高(总高)是8848米(29029英尺)。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象”的意思,珠穆朗玛峰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
神话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珠峰附近还是一片无边的大海,珠峰脚下花草茂密。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五头恶魔,想要霸占这片美丽的地方。正当鸟兽走投无路、坐以待毙时,从东方漂来一朵五彩祥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施展无边法力,降伏了五头恶魔。
从此,大海变得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众生都万分感激,对仙女顶礼膜拜 。 众女神们喝令大海退去,使东边变得森林茂密,西边出现良田万顷,南边草肥林茂,北边牧场无限。
五位仙女也变成喜玛拉雅山脉的五大高峰,驻扎于人间大地,其中排行第三的仙女长得最高、最俊俏——她就是珠穆朗玛峰。
中国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间
是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潘多成功登顶珠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圣火登顶珠峰,实现了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的传递,这一壮举深刻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珠峰的气候条件: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
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渡至风季的秋季,在这两个季节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据珠峰脚下的定日气象站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气温是-27.1℃,最热月是8月,平均气温是-10.4℃,年平均气温是-19.6℃。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有哪些?
珠穆朗玛峰(Jo-mo 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宫室。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同时停用1975年的8848.13米。
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en:Tenzing Norgay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迦-玛塔。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峰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资料。
1989年3月,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区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等。峰顶共有600多条冰川,面积1600平方千米,最长的26千米,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此外,还常出现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标签:登珠峰,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