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日,针对日前网上所谓“酒店同房不同价”的疑问,携程旅行网在官方微博发文称携程排查和分析了网友列出来的问题类型,并逐一做出释疑。
△携程发博否认“大数据杀熟”
文中举例证明携程没有对使用同一账号,不同手机预订同酒店同房型进行差别定价,网友看到的价差可能由于日期、支付方式、是否含早、取消政策、不同供应商等原因导致的不同。并诚恳表示「站在用户角度看,我们的产品过于复杂。」下一步会优化产品设计和页面展示,给用户尽量好的体验。
此前,滴滴也出现过“大数据杀熟”争议。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而且远距离来看,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贵4块左右。而后滴滴总裁柳青也是微博回应,安卓手机苹果手机定价一样,价格和优惠券、低速里程有关;滴滴显示价格不是最终价格,而是一个预估价;最后路况随时变化,所以预估价格即使是起始和终点相同,预估价也有差异。
△滴滴总裁柳青发博回应“大数据杀熟”
事实上,关于携程、滴滴是否真的杀熟,作为普通消费者是无从得知的。但互联网时代,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区别化定价策略很容易实现,价格歧视的可能性也的确存在。作为弱势的一方,要想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靠这3招。
第一招:“大数据”面前尽可能“保持神秘”。
互联网从业者常说的“消费者画像、用户画像”,这些都源于我们在搜索浏览各种信息时留下的数据痕迹。点击过的广告、收藏的商品都是这些画像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应承认,这些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淘宝打开就是近期想买的东西,大众点评推荐的是附近评分高的餐厅,滴滴打车进入时已经不需要我们输入起点位置。
让算法减少对你的判断信息是第一步。每次仔细看各种网站、APP等等的协议内容,那里隐藏着各种授予他们搜集你数据权利的条款,可以尽量不要用他们各自的手机应用完成浏览和购买,改用浏览器会让我们有更多的主动权。
其次,账号绑定单一化也会让我们陷入“大数据杀熟”圈里。多注册几个不同帐号,多备几款手机,经常换账号换手机登录;教会长辈们教会电脑购物、手机下单,自己的东西分散一部分让他们去买,这也是让自己“保持神秘”的一种方法。
第二招:让自己变得有“弹性”,更“花心”。
大数据时代,专一并不是好事,对某个品牌或服务的过度依赖和认同,可能最后受伤害的是自己。熊猫只吃竹子,竹子开花了就可能有灭顶之灾。所以尽量不要让任何品牌或服务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东西,包括口味。这样,在某个品牌或服务对你“价格歧视”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离开或降低消费频率。
例如我们生活中会进行的点外卖服务。如果你经常点外卖,对价格也比较敏感,会发现某团外卖使用一段时间后,优惠券派送力度并没有之前那么大。换成别的平台使用,不仅能享受新用户优惠,最初的几天还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券。而过一段时间,再回到某团外卖平台,它为了留住你,会自动给你派发优惠券。所以让自己“花心”一点,是避免“大数据杀熟”的另一个办法。
第三招:保持独立思考,拒绝被“投喂”。
这是针对信息化的数据时代而言。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经过数据化加工而来的。就像微博看起来开放,但它的智能排序让流量分发变得并不平等。如今的微博基于用户关注、标签记微博内容等相关信息做智能排序,而不是时间排序,我们看到是“被投喂”的信息,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信息。
简单来说,互联网利用数据分析了我们的喜好,不断推送我们爱看的东西,这个过程让我们越来越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的信息越来越接近“我们认同的”而非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好像“人云亦云”,慢慢的潜意识里我们会觉得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不想被喂食,我们可以自己主动选择在官方订阅软件中订阅想看的信息源,并在信息化的片段里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先发声的那一个并不是最准确的,看穿整个事情本质的才能进行更好更有说服力的判断。
大数据时代,普通消费者的弱势处境暴露无遗。一方面我们尽情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一方面却担忧着自己陷入了“数据杀熟”的圈套里。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要避免“技术的贪欲”,既要求拥有技术者不丢失克制的美德,更应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权利观念。毕竟,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大数据的深度利用与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趋势,当大数据无孔不入,也要谨防数据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尤其要避免一些“数据王国”滥用数据权力。
标签:杀熟,携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