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不要再这么烦了
周六早晨睡了一个大懒觉,起床后与儿子的对话却遭到了儿子的质询:干嘛一大早说话就这么冲,一点也不温柔,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烦?我不再吱声,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一大早就这么烦。
下午去实验中学听了滨州市北镇中学史建筑老师的报告,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许多,知道了自己为什么烦,也突然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必要烦,自己纯是庸人自扰,庸人自扰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见识。
早晨儿子就提到他的小朋友周六周日某某某要练书法大字一张,某某某要上剑桥英语班半天,某某某要学萨克斯半天,我马上觉得人家的孩子周六周日都学东西,你在干什么,慢慢不就跟人家有了差距。这些话虽没有直接说给儿子听,但都变成了窝着的火气,所以早晨的对话就变成了那么冲。实际上是攀比心在作怪,是功利心在作怪,是对自己孩子的长处总是忽略不计,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比人家孩子的长处,越比越来气,中国的家长总是怕自己的孩子输给了别人,似乎活着就是与他人竞争,于是中国的孩子累,中国的家长也累。似乎不和别人比,就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于是大人孩子都是心累。大家能拿来比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的东西。比如:孩子的分数,孩子得了几张奖状,孩子上了几个辅导班……大人能比的:从事什么职业,获过多少证书,挣多少工资,住多少平米的房子,开多少万的车……不喜欢比谁家的孩子过得更快乐,不喜欢比谁家人活得更开心。不知道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
一代人一代人就在攀比中争抢中过着自己的日子,殊不知他没有一天是真正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不是自私,为自己而活是真正让自己每一天都向善,向真,向美,是让自己的心灵走向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反之在与别人的攀比中生活,那种胜利的快感是来自于征服了别人,压倒了对方,这种快乐对于自身心灵的成长不是向善,而是以损人为快乐,所以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那些完全为关心爱护他的人而活的人,也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累,让他活得失去方向,当一个人活着的每一天都觉得他不努力活着就对不起所有爱他的人,他活得该有多么累。这样的活法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不要赋予活着太多的意义,意义多了便是负担。活着就让我们的孩子能发自内心地开心快乐,这样他的心灵就能求真向善向美。这样活着才叫质量。
写了这么多,我才觉得孩子不愿上辅导班不应该逼他,尽管它有意义,但不能让他的心灵快乐,这种看不见的创伤我们得在意。孩子喜欢读书,这就够了,读书他能哭,能笑,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丰富的,他能开心地读书,这是不是对自己的心灵最好的最丰富的辅导?!
史老师讲的是自己如何读书,学生如何读书。他讲到:犹太人的年平均阅读量是64本书(中等厚度)。这是一个重视阅读的民族,这是一个可敬又可怕的民族。我想:阅读是给孩子施底肥,一个不重视阅读,一个家长带着孩子疯狂上辅导班的民族,一个孩子拥有技能,但孩子心灵荒芜的民族,是不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所有的家长都短视,所有的家长都功利,不给孩子施底肥,这样的民族有没有发展的后劲?!
我是一个教语文的高中老师,当学生从数理化的题海中钻出头来,想瞄一眼小说或杂志时,会遭到没收,会被视为看闲书,不务正业,我感到尴尬又无奈。功利的家长,功利的老师,功利的结果都由我们年少的孩子来承担。在一个需要培养阅读的年龄,阅读却被功利的家长挤出了孩子的世界,被功利的老师挤出了学生的世界。一个孩子失去了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这责任最终谁来承担?!这后果最终是什么?这些没有施过底肥的孩子,将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们的视野会有多宽,他们的心胸会有多广,他们的知识会有多广博?!没有这一些做支撑,他们又如何能长成一个身心壮硕的人,又如何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让我们的孩子阅读吧,书里才有丰富的营养,书里才有真正的智慧。给了孩子智慧才算给了他真正的生存技能。
标签:XXXXX,作文,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