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僧人不沾荤腥荤最初指气味浓烈的菜蔬之类的食物,如葱、蒜、韭菜、洋葱等。佛家中的荤,在本师的那个时候,并不是指鸡鸭鱼肉等,据记载,佛家五荤为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五荤生啖增恚,使人易怒;熟食发淫,令人多欲。在当时,还是可以吃一些肉类食物。
按佛制讲,僧人的吃食是由居士供给的。为了有利于修定,也为了减少居士的负担,僧人实行过午不食,目前只有一些老僧还遵守着这种习惯。在寺院中,僧人吃饭称为用斋,吃饭的地方称为斋堂。佛教戒律中,有不饮酒之戒,也有不杀生之戒。汉族僧人信奉的大乘佛教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五台山汉族僧人,是坚持不饮酒和不食肉的,但蒙族和藏族僧人仍有食肉的习惯。
僧人的日常:1、早课于太阳出山之前。在住持主持下,全寺僧人集中诵经。早课地点没有定规,一般在佛殿、文殊殿或观音殿进行。五台山海拔高,气候凉,一到严冬,早课多移至禅堂举行。诵经,不同宗派有不同选择,各所寺庙又各有专修。然而,早课之始终,却是按定仪进行的,如第一项,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分第一会至第五会诵念;第二项,大悲咒;第三项,十小咒;第四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等。这是是在主念僧带领下由全体僧众齐诵的,伴以鼓磐木鱼等法器。
2、晚课于太阳落山前后进行,异于早课,如阿弥陀经、往生咒、礼佛忏悔文等等。晚课将毕时,同早课一样,众僧依序排列,由引磐为前导,绕殿而行,边行边诵。每半月举行一次诵戒,多数在十五和三十举行。届时,受戒的僧人集合于戒堂,一是念诵戒本,二是检查戒行,三是令犯戒者忏悔。检查戒行的方法,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叫做自己发露和别人举过。
标签:荤腥,古时,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