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其人,与于丹、乐嘉、马未都、刘心武等等属于一类,虽然在本行当里远不是顶级专家,但非常擅长表达和煽情,因此对本行业的科普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毕竟没有他们,以前对此方面一无所知的大众不会对论语、心理学、收藏知识和红楼梦感兴趣。许多年轻人看了戴旭的文章,才知道中国在国防安全方面还面临着威胁,美国对华还有暗中使坏的一手,而我们在此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弥补。从这个角度看,戴旭的文章对普及国防知识、唤醒国人的国防意识和帮着军方争得更多的重视和投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如果你在上述领域已经扫盲并且希望进行更深层的研究,那么这些明星级的科普者就作用有限了,你得知道他们其实并无多少自己的学术成果,更不代表行业的顶级水平。而从这些明星学者的角度,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否则把话说过了反而成了误人子弟了。 被戴旭的C型包围圈“理论”震惊叹服的,都是一些缺乏起码国际政治、军事和历史常识外行年轻人,过去整天在《读者》这样浅薄煽情的杂志上阅读着美国人如何善良先进而中国如何丑恶落后(不信你把该杂志里关于善与恶的文章标上国籍统计下),现在终于发现美国并非良善之非,想好心地帮助中国发展得比它还强大,甚至还暗中下绊使坏,以致于中国遇到的任何麻烦难题背后都有它的身影。所以我说他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科普和警世价值的。 但你不能不承认,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围堵难道不是常识吗?我们在外交领域天天都在跟它斗,军事上更是长期将美视为第一假想敌而备战不缀。所以从政府和军队层面,对美的麻痹大意或轻敌是根本不存在的,无论是外交上的韬光养晦还是军事上的加快现代化建设,都是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手段来应对和化解美国的巨大威胁。可以说,中国在考虑国际战略时,始终是美国放在第一位来重视的,一秒钟都没有放松过。所以,戴的理论对中国的操作层来说其实属于老生常谈,谈不上自己的理论,没有多大借鉴或者指导意义,甚至其中夸大其辞的方面还可能会通过民意反过来对正确决策形成干扰。网上把戴旭捧为战略家,显然是言过其实的。 什么叫战略家? 战略就是要从全局和长期的高度来通盘分析和决策!按古人的说法:“不谋全局者不可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可谋一时”。能这样思考并形成独创理论体系的人,才称得上战略家。 戴旭的最大弱点,恰恰就是缺乏长期观和全局观。 戴旭的观点是静态的,让人误以为美国是昨天才刚想起来围堵中国的,那个所谓C型包围圈是一夜之间降临的,因此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兵临城下,得立马跳下床抄家伙去拼命。但实际上,了解国际关系史的人都知道,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始终都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一天都从没停止过围堵中国。那个所谓的C形包围圈,是六十年前就已经形成的! 甚至当年还包括苏联,也同样在中国周边遍插敌对力量,打造了一条针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从蒙古到越南遍布苏联的走狗,从韩国到东南亚全是美国的帮凶,个个敢对中国亮牙甚至直接就有美苏的驻军。所以从中苏交恶到中美建交的最艰难岁月,中国是被美苏双重C型包围圈围困的像铁桶似的! 但反观今天,苏联对华这条C型包围圈已经随苏联灭亡而土崩瓦解了,甚至美国这条也支离破碎漏洞百出了。美驻韩日的军队数量比冷战时急剧减少,驻台湾和菲律宾的驻军完全撤出(冷战时有战略轰炸机和主力舰队驻扎),曾经作为美军事盟友的东盟基本上已经倒向中国怀抱(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意味着它已经没有退路地被绑在中国经济战车上),或者说在中美交战时至少保持中立。戴旭所说的C型包围圈,其实就是美国人所说的第一岛链封锁圈,这个它目前基本上已经放弃并退守关岛一线的第二岛链。虽然近来“重返亚洲”的呼声甚嚣尘上(这本身就说明美国自己觉得已经离开亚洲了),但目前美国国内的激烈辩论中,“离岸制衡”理论依然压倒“前沿存在”理论。 只有你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才能正确评估:倒底中国面临的国防安全形势是突然变得严峻了呢?还是在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稳步发展呢? 注意,你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正误,将决定中国的未来命运!因为如果是急剧恶化,中国就必须放弃好端端的经济建设而全力备战自卫,这自然就意味着中国永远放弃再次登顶世界首强的历史机遇。而如果你认为是在发生对中国有利的变化,那么依然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并且毫无悬念地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美国的首强地位。 国际政治不是儿戏,如果你没有精确的形势判断,那么向任何方向夸大其辞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无论麻痹大意还是杞人忧天,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前者如大清朝,就不详述了。后者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一度误判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爆发,因此“备战备荒为人民”,放弃经济建设而集中精力备战,沿海好好的许多工厂都拆迁到内陆山沟里去了,结果二十年下来,P大战都没打,而周围的日本和韩台港新四小龙却抓住第三次浪潮的追赶机遇一跃成为发达经济体,把中国远远抛到只有在后面吃P的落后境地。中国对此历史教训的反醒是痛彻心扉的,当时的说法就是“中国人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其核心就是判断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因此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让军队忍耐当然是对的,否则我们今天根本不可能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也许比朝鲜的日子好不过了多少。 戴旭也没有全局观。眼光受工作性质所限,他只看到美国对华遏制的一面,或者说中美关系中摩擦的一面。你光看前者,有一千条理由相信美国明天就会对中国开战。但你要光看后者,也有一千条理由相信中美已经结成联手统治世界的盟友(也就是美国人所说的G2,或者chinamerica)。不仅你戴旭能举出一个个事例证明美国是中国的死敌,美分党也照样能举出一个个铁证证明中美是盟友。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大的国家(只有香港比它多点),那几百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是中国崛起的第一桶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是事实吧? 美国事实上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出口市场(按中国海关的直接贸易统计它理论上不是,但你以为我们对香港等地的出口是转口到哪里去了),虽然它总是嘀嘀咕咕抱怨不断,但长期以来一直听任中国每年暴赚它二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是事实吧? 中国也购买了巨额的美债,这也是事实吧? 那么,美国为何要给自己最大的敌人提供发展的启动资金?它难道不怕最大的敌人利用从自己手上每年赚走的几千亿美元购买武器打击自己?中国难道不怕借给美国的辛苦钱会打水漂吗? 我当然不会像美分党一样幼稚地相信中美是什么同盟关系,但你不能不承认上述都是事实,与戴旭说的一样是事实。那么,事实究竟谁对谁错? 其实,我们只要放弃非黑即白的幼稚观点,把上述两派观点结合起来看,才会明白:中美既不是敌对关系,也不是盟友关系,而是即有摩擦又有合作的竞争关系!美国对华战略中既有遏制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只是某个时期某一面会略微突出一点,但永远不可能战胜另一面而变成一边倒的战略。中国对美同样也是两手对两手,两手都要硬。因此我认为,中美关系再改善也好不了哪儿去,不可能结为盟友的,但中美关系更恶化也坏不了哪儿去,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的,因为以中美现在的份量与关系,已经形成了谁也赢不了,谁也输不起的关系! 所以我认为,戴旭的经历的常识决定了,他只能算半个空军专家(但你表去问他歼20的秘密,其职级和工作决定了他其实只是个核心圈外之人),而国际政治领域他则是业余爱好者。他的文章对提醒我们草根民众摆脱幼稚崇美依美心态不无好处,但其在长期性和全局性方面的缺失或者说故意扭曲又使其观点达不到战略的层面,更不可能像马汉的海权论那样做为国家制订战略规划的理论依据! 他最了不起的其实不是观点,而是比任何军事专家都更能洞察草根百姓特别是愤青们焦虑不安、不信任一切权威和迫切希望咸与国事的心态,因此聪明地迎合了这种大众心理并提供了有趣的参与平台。所以他属于草根明星,是草根百姓自己评选出来的“最有良心的中国人”,在百姓已不相信官方打造或商业包装的神时,对自己新手缔造出来的神更会无限崇拜。比如李宇春,这种大家参与造神的娱乐游戏其实并无坏处,只是你表以为她的唱功真的天下无双就好。
无论对错,两边都有声音比一遍倒好的多。。
战忽局的得力干将哈!
觉得可能代表一部分人思想,如果思想太统一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有些人该退休了
标签:看戴旭,上校,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