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抑郁情绪的高发季节。
入冬以来,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心情不如夏季“阳光”,情绪低落、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相继出现,这正是抑郁症的前兆。
与此同时,各大医院心理门诊的就诊率也明显上升,“悲伤”成为不少就诊患者选择的主题。
而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自身精神健康的关注还是比较缺乏,当出现负面心理情绪时,并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是抑郁障碍,不少人更是讳疾忌医,很少向心理医生需求帮助。
当冬季抑郁来袭,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表示,冬季随着气候的变化,光照时间缩短,万木萧条,很容易触发人们的抑郁情绪。
他指出,这种“抑郁情绪”并不等于精神疾病,需要理性对待。
“既不要盲目给自己贴上“精神病”患者的标签,也不要不重视。多出门参加活动、晒晒太阳、旅游等都是不错的调节方式。”
何日辉,现任武警广东总医院心理科暨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广东省社会学会理事,国内著名的成瘾治疗专家和心理专家。
他在武警广东总医院创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的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开始对各种成瘾行为进行专业化、综合化、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治疗,并提出了一套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矫正、社会支持等为一体的“多维度成瘾快速治疗法”,实践证明,疗效显著。
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接受了包括央视《新闻联播》、《走近科学》、《心理访谈》等节目在内众多媒体的采访。
正确认识冬季抑郁
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紊乱症,“季节性情绪失调症”(SAD),是指因冬季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效应。
每到冬季,各大医院心理科就诊率都会明显上升,抑郁症患者往往占绝大多数。
何日辉解释,“冬季随着气候和环境的改变,易使人产生‘悲伤’情绪,特别是突然性的降温天气,最易诱发抑郁症。”
【进入“冬季抑郁症”词条】
何日辉表示,除了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外,冬季抑郁的发生还与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有关。
冬季气候变冷、万物萧条,这容易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
此外,由于冬季阳光照射比较少,有些人的生物钟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会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另外,冬季人们的户外活动量减少,不少人更愿意呆在温暖的室内,而不是出去与人交际交流;
而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交流意识薄弱,即便冬天不出门,亲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很少,这都容易使压力不容易得到释放,积累负面情绪,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因而不少人会像冬眠的动物一样没精打采、容易疲倦,严重的甚至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心慌和失眠等,即出现抑郁症状。一旦春回大地,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退,情绪、精力恢复正常。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标签:精神疾病,有方,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