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百科问答>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2024-05-24 02:28:56 编辑:join 浏览量:590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1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现在近视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近视的发病向年轻化发展,不良的用眼习惯和看书习惯都会导致近视的发生,而青少年又处于身体成长期,体质较差,加上看书及看电视的原因,对于近视我们应该更正面的认识,下面从医学角度介绍一下近视形成的原因。

(1)眼的屈光力正常,而眼轴变长

因此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必然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这叫轴性近视。

一般认为眼轴延长1毫米,可增加 3D屈光度。

(2)眼轴在正常范围内,但屈光间质的屈光力过强

如角膜或晶体的弯曲度比正常人大,称屈光性近视。

(3)由于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所致的为屈光指数性近视

临床上将—3D屈光度以下称轻度近视,—6D屈光度以下称中度近视,—6D屈光度以上称高度近视。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发现近视的成因跟晶状体及眼睛的屈光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是患有近视,要及时的就医,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盲目的滴眼药水,配合医生的指导佩戴眼镜,同时结合食物疗法使眼睛远离近视,走向健康。

2近视的饮食

预防近视,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否则收效就不大。

少吃糖、及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或烧煮过度的蛋白类食物,会减少近视的发生。

进食过量的糖会使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存量减少。

摄入过多烧煮过度的蛋白类食物,可使体内钙的代谢发生异常,造成缺钙。

铬和钙这两种元素直接影响机体对眼内液压的调节,若人体内铬、钙含量处于正常平衡的状态,眼内液压就能保持正常,这样就得以预防近视。

所以在日常膳食中,要少吃糖及烧煮过度的蛋白类食物。

并注意补充体内微量元素铬、钙。

含铬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小麦、蛋、鸡肉、猪肉、黄油。

可将含铬、钙丰富的食物合理加入日常膳食中,以达到以饮食调节预防形成近视的目的。

3近视有哪些表现

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

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常见的症状表现如下:

1、远视力下降,近视正常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

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

2.00D者在0.2~0.3之间;

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

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

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

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

低度、中度近视眼的眼球一般无变性改变。

而高度近视,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天津眼科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

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虹膜【译】:虹膜属于眼球中层,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在睫状体前方,有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4轻度近视要不要戴眼镜

其实,患近视眼后配戴眼镜,除为了矫正屈光清晰视物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止造成眼睛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失去平衡。

因此,患了近视眼后,即使你是300度以下的轻度近视眼,只要已影响了眼睛调节与集合的平衡,特别是出现了隐性斜视状况的,都必须配戴眼镜,以免调节和集合进一步失却平衡,久而久之对眼睛的健康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戴了眼镜近视的度数容易加深,所以还是不戴眼镜好。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若是假性近视,也要通过放松眼睛的调节,使其恢复正常。

而真性近视,

目前最好最安全的矫正方法,就是配戴合适的眼镜,以免给尚未发育好的眼睛带来不良影响。

戴了眼镜后也要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时要保持良好的坐姿,一次用眼时间不要太长,要注意眼睛的劳逸结合,并增加户外活动,这样除少部分遗传性近视以外,一般性的近视眼还是能够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5高度近视需警惕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眼病,一旦发生,往往引起严重的视力减退,如脱离范围较大或伴有黄斑区脱离,治疗又不及时,常可致盲。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高度近视患者,其由于眼球前后径不断增长,导致边缘的视网膜营养供给不足,从而引起视网膜变性和萎缩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就会从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脱离。

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头部受伤,最好每年检查一下眼底,因为即使没有视力下降,视网膜裂孔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

而对于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可以做激光封闭治疗。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视网膜脱落了。

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旦发生,就只能通过手术治疗。以前医学技术不发达时,视网膜手术成功率较低,视力恢复很差。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目前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已经超过90%,视功能也大多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

标签:近视,形成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answer/9444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