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加快“两型社会”构建的重大措施。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治理或管理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即“堵”的思路和“导”的思路。历史经验证明,“堵”的思路往往积蓄矛盾,不是好的办法;“导”的思路,因势利导,是一种高明的治理策略。
二是合乎人民群众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首先要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建立规则和制度。为此,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要。反之,如果根本不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办法,自以为创新,往往要失败,这样想出来的办法非但不能“利民”反而常常“扰民”。
三是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
四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在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确实容易产生矛盾,出现不和谐因素。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并不排斥这些矛盾,而要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规范社会行为、引导事务向好的方面发展。
五是提高科学化社会管理水平。
科学化管理主要是指采用客观合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当然,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科学化的社会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互联网、博客是新事物,科学化的管理就必须适应这些新事物,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能“一刀切”。
六是互动、沟通的原则。
要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随时了解第一线的情况。只有及时与群众互动、沟通,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只有互动、沟通,广大群众的意见才能反映上来。所以,及时的互动、沟通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防止矛盾积蓄、积累和激化。
七是实践的原则。
社会管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不可分。所以,真正的社会管理创新往往来自基层、一线以及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管理者。我们要不断总结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从中发现典型。同时,社会管理只有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扎根,才能有生命力。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以家庭文化弘扬敬老养老美德
近年来,惠安县山霞镇探索敬老养老和家庭文化发展宣传新模式,建立计生居家养老服务站,优先解决失独家庭、二女户、独生户等计生家庭老无所居问题,通过免费办理意外保险、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检等措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依托全国“最美家庭”陈木春先生创馆的家庭发展博物馆,馆内收集上千件闽南人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等家庭民俗物件,是闽南家庭文化历史见证。该馆以传统文化激励后人,启迪人们,弘扬了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为企业员工免费体检
计生关怀,惠及民企员工,十分重要。从今年8月16日起,晋江市西滨镇在辖区内开展流动了一系列的人口健康促进活动,力推计生关怀进民企。在推进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政府专门出资,为辖区内的民营企业员工免费体检(每人体检费200元),免费体检活动的开展,降低了辖区内流动人口职业病风险,提高了广大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截至9月1日,该镇已为5家企业近千人免费体检。免费体检活动,受到了在当地民营企业工作的广大流动人口的欢迎,有效拓展了计生关怀的新空间。
走访慰问精准扶贫对象
8月30日,南安市卫计局局长洪文伟带队到官桥镇塘上村杨淑玲等9户精准扶贫对象和计生二女困难户家中走访慰问,面对面助其解决困难,量身定制脱贫项目。官桥镇党委书记傅漳龙、副书记黄桂森陪同。走访慰问中,了解到杨淑玲因病致贫,医疗费用高、就医难和报销难,洪文伟局长当即协调医院,为她就医和医疗费报销开辟绿色通道,送上慰问金。杨汉水是计生二女户,因病致困,市卫计局人员勉励他树立信心,并制定养殖脱贫项目。当天,像杨淑玲、杨汉水这样受益的还有多个精准扶贫对象。
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
今年以来,永春县下洋镇扎实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一是宣传氛围到位。印发孕前优生检查宣传资料500多份,节假日、赶集等时设咨询台,组织村计生管理员培训,宣传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意义。二是组织实施到位。锁定目标人群,依托全员人口信息逐一摸排,及时与符合条件人员沟通、预约,已有85对夫妻进行孕前优生检查。三是随访服务到位。建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档案,一户一档,专人负责。镇计生办技术服务人员与村专干上门随访,做好孕前、孕中、孕后跟踪服务。
开展计生特殊家庭救助行动
为深化“生育关怀行动”,体现党和政府及界对计生家庭的关爱,德化县龙浔镇计生协会认真开展计生特殊家庭救助慰问活动。经过调查摸底、审查确认全镇16个村(社区)共有9户失独家庭,4户伤残家庭。对失独和伤残家庭,一是泉州市计生协会每户慰问5000元,德化县计生协会每户慰问10000元,镇、村两级协会配套慰问;年满60周岁的每月每人发给1400元生活费。二是安排心理医生对失独和伤残家庭精神慰藉。三是安排镇、村两级干部长期挂钩,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生育问题。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第一,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构成社会的群体有了重大变迁。
过去的农民绝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今天的很多农民已经转化为农民工了;过去的工人基本属于体制内的“职工”,今天的工人构成则多元化了。同时,今天的.社会结构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群体,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第二,人们生活工作的社区变了。
传统的城市社区基本上是单位大院和街道居委会两种类型,但今天的城乡社区均有重大变化,比如新生的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型小区、各种开发区、各类科技园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业化成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新农村”等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第三,就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今天,在传统体制里就业的已经是少数。新生的就业体制包括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合资企业,香港、澳门、台湾商人投资企业等。实际运作中,就业情况比单纯分类更复杂,比如有承包、转包、出租,也有包工队、挂靠、交管理费、网上开店等。
第四,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全国的、地区的社团、专业组织、学术组织、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组织、志愿者组织、基金会等多达数十万,其成员数以千万计。
第五,人口巨大流动。
改革开放前的“铁饭碗”导致终身就业制,即绝大多数人终身在一个单位就业,而且由于户籍制度的锁定,人们很难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今天,人口流动成为巨大的洪流,仅农民工的流动就非常巨大。调查显示,“80后”、“90后”群体变换工作单位的比率大大高于他们的前辈。
第六,社会生活变化。
改革30多年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交往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住房体制变化了,过去城市居民基本上都是住在单位的房子里,今天多数城市居民成为住房的所有者。同样,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标签:管理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