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1、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
2、感受风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资料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说学法:(大屏幕出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四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 【鲜花胜地——德国】、 【德国的风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国历史和名人】,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
(二)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
1、导入——从民族的经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唐诗宋词的诵读中拉开教学序幕,回顾祖国优秀文化,接着切入互动游戏【我们的邻国尼泊尔的摇头与点头习俗】,当学生了解到尼泊尔人的摇头才是表示同意的奇特风俗时,就会产生一种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
& 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2、质疑——【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
先让学生介绍作者——季羡林(大屏幕展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归纳板书:(大屏幕展示)[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 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因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美国教育家哈.曼)
3、研读——【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
首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学生汇报积累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课文大意。
&之后组织学生谈读后感受。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句子谈。
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
接着,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小组的交流;然后自主发言,交流体会。教师相机把握以下要点组织教学:
(1)、研读【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叩问【莞尔一笑】的灵魂。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大屏幕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板书:花的脊梁
(大屏幕出示)当季羡林为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感到奇怪时,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这【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微微一笑,平静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朴实不张扬的一笑)从女房东淡淡的、平静的一笑中,我们看出女房东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爱花的人,而且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淳朴的人生境界像花儿一样美丽自然。)
(2)、研读感受【别人看到的花】——欣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更写出了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让学生说说别人看到的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说出句子。)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任何、家家户户】等词语体会养花的人家之多,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数量和颜色之多、花的颜色之娇美,结合图画资料的呈现,(大屏幕出示两幅图片)走进鲜花的意境,领略风景的奇丽;再通过个别朗读、配乐朗读把师生带到花的海洋,带入美丽的山阴道上。
此时,你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觉?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指导学生背诵。
(大屏幕出示)然后拓展想象写话:【如果你是一位当地的居民,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美丽景色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3)、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个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透彻的哲理,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欣赏别人的花】这种奇丽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大屏幕出示)再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4、拓展
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与此同时,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生答)
四、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2)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德国还有哪些奇特的风俗。
附:
板书设计
依照作者的思路,把握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线交叉而设计的词语式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学习的落实。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的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花美人更美
奇丽 奇特
标签:教学,别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