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落带又称消落区,是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当今消落带景观处理中,大部分以硬质护坡、硬质步道以及硬质平台为主,缺乏活力,景观形式单一。
今年快题对于生态滨水等的考察已是司空见惯,同时结合《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消落带的考察也是常见的考点之一了,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消落带的景观设计吧!
▼消落带示意图:
01
历年真题中对消落带的考察
考试命题关键词
一般考研快题中出现,××河常水位标高为··,丰水期标高为··,枯水期标高为··,此水位变化的区域就是消落带。硬质防洪堤有水位变化的地方,也叫作消落带。
02
消落带的分类
根据消落带形成原理可将消落带分为:自然消落带和人工消落带。
1自然消落带是自然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般在丰水期被水淹没,枯水期离水成陆;
2人工消落带则是经人为干扰过的硬质驳岸,如刚性防洪堤坝等。
(1)自然消落带
▼自然消落带的驳岸剖面
(2)人工消落带
▼人工消落带的驳岸剖面
消落带是由于水位季节性涨落形成的水陆过渡带,作为水陆两大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桥梁和纽带,在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人工水库形成的消落带,往往存在水位大幅度变化的情况, 引发了诸如消落带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等问题。
01
历年真题中对消落带的考察
(1)结合地形,做自然式驳岸处理,选取耐水湿的植被
(2)水生植物带结合木栈道
(3)自然种植
(4)生态浮岛
(5)滩涂
04
消落带景观建设方式
1开发强度策略
2开放空间及基础设施构建策略
3水环境策略
4植被策略
(1)开发强度策略
重点发展区域视域可见性最好, 受水位消涨影响最小, 是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区域,可布置重点活动空间和景观设施;
一般发展区域视域可见性次之, 受到水位变化一定的影响, 可以建设少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季节性的游步道和小型亲水场地;
次要发展区域由于在各场地节点和道路的可见性不高, 且在一年中的淹没时间较长, 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景观开发。
(2)水环境策略
采用了反坡梯田、 鱼鳞坑等驳岸策略
因而可以使用自然地形种植耐水湿木本植物和少量草本植物;坡度 0-25° 驳岸区域使用反坡梯田处理, 依据不同水深和湿地类型选择不同耐水湿植物品种, 以水生草本植物为主搭配以少量耐水湿木本植物;坡度 25° -75° 区域采用鱼鳞坑驳岸, 以灵活适应较大高差的驳岸, 减少因水位张罗冲刷驳岸造成的水土流失。
05
消落带的分类(依据一年中淹没时间)
根据一年中淹没时间可将消落带划分为四类
①高程 170m 以上区域常年不被淹没,可进行重点开发;
②高程 163.5m-170m 区域一年中淹没时间为5个月,可进行临时性基础设施建设;
③160m-163.5m 一年中淹没时间为7个月,可进行季节性植物景观营造;
④160m 以下区域常年处于淹没状态,可进行水生植物景观营造。
综上所述, 区域的淹没时间越长, 越不利于区域开发建设。
06
城市消落带公共空间设计
(1)气候水岸
气候水岸是通过对气候和水文特征的把握,使公共空间的设计主动适应江河水位的变化而做自主调整,另外通过对断面形式的多样化设计,使其形成水位变动相适应的动态变化空间。
(2)可达性设计
消落带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完善城市公共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其可达性设计是增强其与城市整体型的重要手段。可达性包括滨水公共空间与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和滨水公共空间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可达性。
(3)注重生态与景观渗透
注重消落带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通过其内部绿地斑块的合理衔接,增强公共空间的生态基底的连接度,同时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而导致消落带生态廊道的中断。
(4)特色塑造
滨水区公共空间只有具备本身的地域特征才具有其本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其吸引力和识别性。消落带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立足于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充分挖掘本土特色,以地方特有文化和景观符号充实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建设,以增强其可识别性和风貌特色。
—————————————————————————————————————————
如果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同学,可以关注“景观微课”“室内微课”和“东道手绘”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考研经验和手绘知识,了解风景园林,环艺景观,环艺室内,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的课程信息。
标签:景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