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是牧(mù)字。
牧基础释义
1.放养牲口:~羊。畜~。
2.古代官名:荆州~。
牧详细释义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统治;主管
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
牧是左右结构的字。
左中右结构是针对汉字结构而言的。就是指一个汉字,可以从左至右分为三个构字部件。部件如同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拆装配,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一个部件中不允许包含两个两笔以上的独立部件。例如牧,就是左边是牛,右边是反文组成的。
牧是会意字。
“牧”字很形象,甲骨文的形体,其左是一只手拿着鞭子,其右是迎面看的牛头的形象(代表牛)。这就是拿鞭子赶牛,表示放牧的意思,可见“牧”字是个会意字。
金文的左边是“牛”,右边是手拿鞭子的形象,所以甲骨文的左边和金文的右边都是个“攴”字。小篆是随金文的形体演变而来的。楷书的左边看不出像“牛”,右边也没有手执皮鞭的模样了,不过从其组成部分来看,是完全一致的。
“牧”字的本义就是“放牧”。当然,决不能说只有放牛才称“牧”,其实放羊、放猪、放马、放骆驼等均可以称“牧”。(在甲骨文中还有从“羊”从“攴”的“牧”字,写为“䍩”。)
《汉书•元帝纪》中有“失牧民之术”的话,如果把这个“牧民”当成今天的“牧区的老百姓”讲,那可就不对了。其实古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称统治人民为“牧”,所以“失牧民之术”就是失去了统治人民的办法。正因如此,又可从“统治”之义引申出官名叫“牧”,如“州长”叫“州牧”。《后汉书•刘焉传》:“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就是说:太仆官黄琬当了豫州的州长。
标签: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