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大家好哇~今天我们来聊聊家务这件事。
放眼世界,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中国女性更甚,既要承担家务又要就业,这个比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
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人吐槽老公不做家务,由于父母辈的旧思想创造出的甩手掌柜让婚后的女性受了很多家务的苦,因为没人分担。
所以很多姐妹都咬牙切齿说,等自己有了小孩一定要教育他从小学会做家务,不再祸害别人。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调查,看看有多少人是有这个想法的。
01 做家务的观念应该改变
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没有看过一部综艺叫《我家那小子》,其中有一集讲武艺煮番茄鸡蛋让我印象深刻。
他是第一次下厨,切个西红柿都要戴手套,好像要打仗。
做菜先放油还是先放盐不知道,别人说先放盐那就先放盐吧~
于是,成功的把西红柿炒糊了,变盐焗西红柿。
对西红柿炒蛋还要打蛋表示异常震惊,以为就是连壳带蛋直接放进去炒
到了煎鸡蛋,火都没开就把鸡蛋直接放进去了,冷油煎蛋,这是什么骚操作啊~
没有一个步骤是对的。
在演播室的武艺妈妈,虽然看到儿子搞砸了,但是鉴于他以往连刀都没碰过,所以满脸欣慰,连连称赞儿子很棒。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图,叫永不失败的做菜教程。
第一步:准备好食材和调料
第二步:妈!!!
咋一看还挺乐,就如武艺做菜一样,觉得很可爱。
但是细想就该吐槽了,被妈妈包办培养出来的什么都不会的孩子,生活能力真的太差了。二十几岁连刀都没碰过有什么好高兴的?
因为种种原因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是中国家长司空见惯的教育习惯。
但是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对家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02 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1938年,哈佛进行了一场名为“格兰特研究(GrantStudy)”的调查,整个过程持续 75 年。
在最后20年,他们对波士顿456位少年进行追踪调查,结合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
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就业率之比为15:1,犯罪率之比则是1:10,平均收入也要高出20%左右。爱干家务的孩子,家庭更加幸福,离婚率较低;心理也更加健康,心理疾病患病率低。
家务并不是在简单“干活”,在孩子成长的多个领域都有帮助。
图源:pixabay
让孩子干家务,其实是进行智力开发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经验使我相信,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让孩子收衣服,其实是在教孩子认清衣物的颜色和种类,然后将它们分颜色和类型叠好收入衣柜。这个过程,锻炼了孩子 归纳总结 的能力。
图源:pixabay
让孩子帮忙做简单的饭菜,其实是让孩子模仿大人的行动,观察使用的食材、厨具等,是综合锻炼孩子 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蔡少芬一直注重两个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平时会教她们做饭、做甜点、手工等。虽然看上去只是简单的制作过程,但是此时的大脑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
蔡少芬教女儿做下午茶
演员海清的儿子蛋妞也是一个家务能手,平时帮妈妈洗衣服洗袜子,甚至缝纫都不在话下。
海清儿子做的包包
学习上也是一个学霸,艺术、外语、辩论等等什么都会,这跟他生活中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强是分不开的。
能引导孩子树立良好家庭观
目前来看,家庭中承担家务的主力军,是妈妈。
2017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妻子是家庭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占比约65%,丈夫仅有7%。
据研究显示, 家务分工不合理是离婚的第一大原因。 这样的状况,显然不利于家庭和谐。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是家庭事务的参与者。
培养孩子尽早独立,适应社会
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的“小社会”,是培养孩子社会化能力的绝佳场所。
斯坦福大学本科新生指导中心前主任Julie Lythcott-Haims在《如何养育成人》一书中说:
家务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自制力和毅力,这些都是成长为成年人的必需能力。
如果不给孩子做家务,就剥夺了他们对于社会与工作的认知以及在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感的权利。
在一次TED演讲中,她又呼吁:
也就是说,在家庭这个小社会里,做家务可以提前培养孩子主动承担的意识以及体恤别人同理心。
标签:哈佛,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