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第二针疫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因疫苗本身特性、个体差异所致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头晕、乏力、恶心等一般反应在2-3天后可自行好转,但若出现过敏等异常反应,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局部或全身治疗。
1、局部不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有硬结、轻微皮疹等局部症状,可能是注射新冠第二针疫苗后出现的轻微皮肤反应;
2、全身不适:注射新冠第二针疫苗后,可出现头晕、头痛、发热、乏力、倦怠等全身不适症状。
接种新冠第二针疫苗导致的发热不超过38.5℃时,接种者可多喝水、勤排尿或冷敷降温,发热38.5℃以上则需要及时就诊,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3、其他症状:部分人群再注射新冠第二针疫苗后,还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呕吐、咳嗽等不适症状。
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也可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
在新冠疫苗质检合格,且规范接种前提下,接种新冠第二针疫苗造成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异常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喉水肿等,但发生概率极低。
出现此类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进行抗过敏、维持生命体征等治疗手段。
接种新冠第二针疫苗后,一般建议在观察留观室,观察30分钟,30分钟内无异常症状时,方可离开。
如发现自身有不良反应,症状呈短暂性或轻微时,一般不必处理,可暂时自行观察。
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告诉相关工作人员,不可瞒报,或者自行服药等,避免加重、延误病情。
标签:新冠,不良反应,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