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尤佳 儿科主任医师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广东省中医院
名医介绍:主任医师,26年从医经验,擅长领域: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如:哮喘、肺炎、顽固性咳嗽、汗症、遗尿、肾炎。
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全国中医药优秀著作评比优秀奖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二等奖各1项;主编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于2005年度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成果一等奖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正值夏秋交替,部分医院的小儿腹泻门诊开始增多,较前段时间提高了近三成,有专家表示小儿秋季腹泻趋势已显。
如何预防和辨别小儿腹泻?
发生症状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39健康网请教了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医师许尤佳教授,从中医角度解释腹泻的病因和分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发症多因素 三实两虚辨证诊疗
许教授介绍,小儿腹泻从中医来讲,分为实证和虚证。实症包括风寒,湿热和伤食。其中风寒指的就是受到外部气候影响比如着凉引发的腹泻,伤食就是指的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问题。
虚证主要有脾虚泻和肾虚泻,其中肾虚泻就是我们常说的凌晨起夜的五更泻。
中医讲究找出病因辨证治疗,对于小儿腹泻问题是实证还是虚证,因为伤食还是风寒,都有对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体现了“对症诊治”的特点。
奶凉奶热没有科学依据 母乳可致腹泻,妈妈需适当忌口
民间关于妈妈的奶凉就会引起小儿腹泻的流言,许尤佳教授表示 本就没有奶凉奶热的说法,所以“奶凉导致小儿腹泻”也就没什么科学依据。
民间所说的奶凉或者奶热可能是从母体体质的寒热来讲的,如果母体偏热,容易上火,奶水相对就浓些,可能就是大家说的奶热,如果母体偏寒,奶水相对就比较稀,说的就是奶凉。但因为奶凉或者奶热导致引起小儿拉肚子,事实上也没有太大关系。
许教授指出,母乳引发小儿腹泻拉肚子大多是因为妈妈补的太过,营养成分太高,引起小儿吸收出现问题,导致了消化不良和腹泻。
所以妈妈在母乳其间要忌口,补养的时候要注意节制和均衡。
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的辨别4法
中医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长不足,肾常虚”,实则指的是小儿五脏六腑功能尚未成熟,阳气不稳定,因此小儿属于“虚寒之体”。
许教授认为:“人体的消化功能直接关联的是‘脾胃肠’,因此,如果要正确辨认小儿消化好与坏,应该学会从4个细节进行观察。”
1、 睡眠 中医常言“胃不和而卧不安”,当肠胃不舒服的时候,小儿往往夜寐不宁。
2、 口气 中医认为口气是胃气所化,晨起时如发现小儿口气臭,则表明小儿消化不佳。
3、 舌苔 早晨起床之后观察小儿的舌苔,如果发现舌苔白、黄或厚腻浑浊则为消化不佳。
4、 大便 观察小儿大便的性质、次数、时间等,当出现异常时应该怀疑小儿消化不佳。
消化不良和腹泻可能引发小儿多种病症
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泻,婴幼儿营养吸收就会受到影响,营养的缺乏对小儿的发育,营养均衡都有很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就是小孩体质差,容易受外邪侵害。
另外,除了消化系统外,呼吸系统也容易发病,还可能会导致贫血的症状,更严重的话,也会影响到心脏的一些功能。
许教授提醒广大家长,对于小儿的消化不良和腹泻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
中西药治疗比较 中医辨证治疗更胜一筹
“在小儿腹泻的诊疗上,中医可以辨证对待,可以 据小孩的病性,分析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偏寒还是湿气重等进行辨证治疗。而西医就比较笼统直接,基本都是运用一些具有收敛作用,帮助大肠水分吸收的药物,或者是帮助胃肠消化的药物。”
许教授讲到,“临床来看,中医效果也是比西医的治疗方法更有效,特别是对于长时间腹泻。比如胃肠功能紊乱,西医方法就不是很多,而中医既可以内服中药汤剂,还可以用类似于丁桂儿脐贴的外用脐贴,同时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推拿手法可以并用。”
许教授同时提出,小儿消化不良和腹泻问题,首要前提是调整好小儿的生活饮食习惯,保障营养均衡和良好体质,其次才是出现病状需求医疗救治。
家长自主选药 慎重选择中成口服药 外用脐贴可用
虽然中医在小儿腹泻治疗上有诸多优势,但对于家庭自主选择购药上,许尤佳教授建议要慎重选择中成药,最好还是首选常见的OTC西药。
“相对中成药,西药没有三实两虚的辨证,对于多种病症都有效果,而且见效快。
中成药的一些外用脐贴是可以选择,但口服用药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许教授说。
许教授还提到宋代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的七味白术散,对于脾胃虚引发的小儿腹泻有很好的效果。
他同时表示,自主购药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出现问题即时就诊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选药用药还是得听从医嘱避免风险。
最后,许教授向我们推荐了两名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诊疗专家,分别是北京儿童医院的闫慧敏主任和广州儿童医院的龚四堂主任,希望对被小儿消化不良或腹泻问题烦恼的家长们就近寻医诊疗有所帮助。
标签:发症,尤佳,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