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播音员口腔基本训练*主持篇

播音员口腔基本训练*主持篇

2024-07-10 11:07:05 编辑:join 浏览量:533

播音员口腔基本训练*主持篇

呼吸训练

声音的 强弱、连断、纵收 完全取决于 气息的控声音的高低抑扬 ,色彩变化也与气息状态密切相关,气息控制不好,欲纵不能纵,欲收不能收,播音时就会口不应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色彩是随着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在“气岁情动”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声随情变”,也就是说,由于感情的变化,气息随着动起来,才产生了声音的变化。只有“以情运气”,才能“以情带声”,做到以声传情。

播音发声 对于气息的要求 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深,匀,通,活。

深:吸的深,气的容量大;匀:出的匀,温动流畅;

通:通畅无阻,行走自如;活:能随感情的变化而灵活运动。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掌握 胸腹联合呼吸 ,也就是我国传统的说唱中讲究的 丹田气 。这种呼吸方式最科学,最自然。有利于健康, 呼吸训练的重点是呼气!吸气时上胸部隆起,肩微上抬,这些是胸式呼吸,又叫浅呼吸。 由于这种呼吸吸入的气量小,难于控制,播音时总感到不足,发出的声音单薄乏力,无法表达庄重深沉的感情。有的为了 把气吸深,吸气时腹部隆 起,这就是 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气量也不大,发高强音时吃力。我们需要的是 胸腹联合呼吸 , 吸气时肺部向前后左右赏析全面扩张,吸入的气量大,能以小腹为支点进行控制。 吸气就像深吸花香味或在空气特别清新处做深呼吸,舒畅自然。 胸廓下部向两侧张开,气息均匀而缓慢地外流,小腹保持有控制状态。 由于呼气的强弱急慢是有小腹控制的,而小腹紧缩的集中点称丹田,故这种气息控制法称为丹田气。掌握 胸腹联合呼吸要求腹肌有较好的弹性 ,应该经常做 “仰卧起坐’ 等运动以锻炼腹机。如果开始不能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领,可用如下方法体会; 坐于椅上,身体略向前倾,感觉气沿脊椎骨“吸入肺底,此时两肋和后腰渐感涨满。坐于椅上,腹肌完全放松,涣涣吸气,腹部逐渐收缩,保持腹肌的收缩状态再吸气,两肋即逐渐扩张。运用胸腹联合呼吸,小腹要始终处于有控制转台,不能完全放松。锻炼与加强呼吸控制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

播音员的素质要求 播音员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节目水准重要的参照物之一,成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形象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播音业务基本功 1.吐字用声的基本功。首先就是 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 。其次,必须结合 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 ,持之以恒。2.语言技巧的基本功。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 语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 四大基本技巧,必须 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 。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3.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 分析理解稿件 是播音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 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 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 稿件的内涵 。

二、夯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播音员每天播出节目的内容涉及面极其广泛,绝不是只会念字就可以了,其知识是否广博将决定播音员表露作品深层内涵的程度。因此,播音员不仅要 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知识 ,还要较好地 掌握新闻学、逻辑学、语音学、语言学、播音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平日注意学习,用心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扩大知识面,才能适应 新闻时效性强、备稿时间短 的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播音员要走向社会,了解、体察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积累,对现时生活的体验会丰富播音员的阅历,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会激起播音员的情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会充实播音员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在业务上取得长足的进展。

三、播音员的个性特征 播音个性,就是一个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和其他播音员相区别的特殊性。俗话说“文如其人”,在播音创作中,要做到“声如其人”。

音色和风格 是两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目前的播音队伍中,已涌现出许多播音人才,他们能够在播音创作中体现出对稿件、对现实的独特的感受,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素养,充分显示出播音员自己的 个性 。而有些地方台播音员,尤其是新播音员,往往刻意去模仿自己所崇拜的播音员,暴露了某些弊端。这种模仿制约了播音员个性的形成,影响了个性的发挥。当然寻求个性发挥也不能是天马行空,而是依据稿件以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体现自己的播音风格,使播音员的主观个性特征与稿件要求的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确认识播音员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职业性质,明确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责任和使命,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职业名誉。播音员要正确对待由于播音职业本身在社会和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正确对待播音上取得的成绩和赢得的声誉,不应利用宣传工具和播音员身份来炫耀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从中得到个人的某些好处,这是播音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一个职业播音员应对这一艺术有一种始终不渝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一些播音战线上的老同志能在话筒前工作几十年,他们的事业心、进取心和扎实的播音语言功底起着决定的作用。对播音有执著的追求,苦练艺技术这是十分难得的品格。

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

第一章播音主持采访语言的基本技巧及训练

第一节-吐字的基本要求及技巧

如果说这一章是讲基本功的话,那么这一节是最基本的部分。生活当中,有的人说话很清晰,有的人说话却很含糊,有的人则是一半清晰,一半含糊。这“含糊”主要是因为“吐字”存在问题。我们说是“吐字”,其实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 “话”,像是嘴里含了什么东西;“说话”,就是把它“吐”出来,不是给大家看,而是给大家听。 所以,一定得清晰。一般人应如此,作为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普通话推广任务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更应如此。

一、基本要求 字正腔圆 作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一直是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具体来说,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 准确规范、清晰集中、圆润饱满、流畅自如。 以下分别略作说明。

1.准确规范播音吐字应准确规范,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因为我国的语言传播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向全民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要做到准确规范,就要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都要准确无误。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发音质量,改正那些一般人不易察觉的细小的发音问题,取得比人们日常口语更好的效果。可以说,播音吐字所要求的准确规范比一般人所理解的要更为严格和精细。

2.清晰集中字音清晰是播音吐字的又一明显特点。清晰的播音吐字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吐字清晰以 发音准确 为基础,但准确并不能代替清晰。清晰的吐字建立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发音技巧 之上,而不是提高音调或加大音量所能奏效的。发音集中可提高字音的清晰度——这也是积极的发声状态的反映。同时,声音集中还便于话筒吸收,提高发声效率。在使用 小音量或播讲环境 较为开阔、嘈杂的情况下,发音集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3.圆润饱满吐字既要准确清晰,又要圆润饱满,前者关系到“字正”,后者关系到“腔圆”。圆润饱满,就是要有比较丰富的 泛音共鸣 ,使字音悦耳动听。这是对吐字的审美要求。我国传统说唱中的所谓“吐字如珠”,就是对吐字圆润饱满的形象描绘。当然,“腔圆”也好,“珠圆玉润”也好,都是形容字音的优美动听,但必须注意的是,圆润是以字音准确清晰为前提的,不可为追求声音优美而损害了字音,不能因为追求“形”而丢了“神”。

4.流畅自如字音只有进入语流才能传情达意。播音吐字必须灵活自如,轻快流畅,才有助于表达。如果字音咬得过死,一字一板,不仅雕琢痕迹明显,听起来不自然;而且还会使语流滞涩,影响语言表达的顺畅。日常生活当中的说话有起伏变化,播音吐字也要遵循生活语言的规律: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该强则强,当弱则弱。这样,语言才能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水的声音听起来总是悦耳的。吐字流畅自如与吐字准确、清晰、圆润看似矛盾,其实是相互统一的。准确、清晰、圆润是就整体而言的,它们构成了播音吐字的基本特点;但是作为“说”的语言艺术,播音需要使语言尽可能自然流畅,贴近生活。如果每个字都保持同一发音方式,都要达到同一标准,那么,播音语言就会成为一种脱离生活的“字话”。而为了避免沦为“字话”,就非常需要在播音实践中强调吐字应该富于变化,要根据表达需要的不同而“活用”,克服由于片面认识造成的吐字刻板僵死的吐字方式。

二、基本技巧广播播音吐字有多种技巧,熟练掌握了,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一个合格的播音员得掌握以下吐字技巧:

1.字头有力,叼住弹出 从语音角度看, 字头包括声母和韵头 。韵头和声母结合得十分紧密,直接影响声母发音时的唇形, 韵头是声母到主要元音(字腹)之间的过渡性成分 ,因此要注意 “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对声母 的影响,发音时做到 声母加韵头一步到位 。

字头 发音又称 “出字” ,一般要求 成阻有力,除阻轻捷 。所谓 “叼住”, 是指 声母的成阻部位要准确,又要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形成有力的阻气、蓄气。叼字的力量应集中在唇舌的纵中部 ,而不能满口用力。所谓“ 弹出 ”,是指 声母除阻要轻捷,具有弹动感 ,不粘不滞,不拖泥带水,不使拙劲。

就像“叼”字本身所体现的那样,“叼”要用巧劲儿,“噙字如噙虎”,不能过松或者过紧。叼住了,才能弹发有力,并带动整个音节,使之响亮清晰。字头发音口腔相对闭合,具有阻气、蓄气作用。如果叼字无力,气息会大量流失,影响到字头和整个音节的力度。但如果叼字过死,也会使发音显得笨拙。所以,字头成阻和除阻的力量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字头发音时强调“叼”的感觉,并不能把“吐字”简单地理解为“喷吐”,过分向外用力。只有“叼”才能和取气、共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照搬说唱艺术的“喷口”,容易造成字散、声塌、气竭等问题。

2 字腹饱满,拉开立起 字腹在整个音节中明显突出:一方面,它作为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开口度最大,因而比较响亮;另一方面,它的发音较完整,持续时间较长,给人的听感显著。一个音节的发音能否达到“玉润珠圆”,与字腹有密切关系。

“字腹饱满”指的是音节中的 主要元音发音清晰、共鸣充分, 字音随着口腔的由闭到开好像“立”了起来,因而又称“ 立字”。“拉开”, 指 字头“弹出”后应迅速打开口腔,使气流在口腔内形成较丰富的泛音共鸣。口腔开度要大,应有竖着展开的感觉。“立起”,指主要元音的发音要占据足够的时间,使其响亮、圆润, 在听感上形成字音立起来的饱满感 。 结合 声束向硬腭前部的流动冲击,有字音“挂”于上腭的感觉。 “立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音节里突出字腹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字腹的发音是在滑动中完成的,即使是 单韵母 ,其 发音动作也要在本音位范围内做轻微移动 ,不可僵死不变, 复韵母 的滑动感更为明显。有人以为字腹发音要保持一种固定的状态,这是不对的。此外,字腹的发音不可横咧,那样口腔就难以拉开,字音就会发扁;字腹也不可过分拉长,那样会造成拖腔唱调。

3 字尾归音,趋向鲜明 字尾处于 音节的末端 ,是发音过程中 力度逐渐放松、气息逐渐减弱、口逐渐闭合、声音逐渐停止 的阶段,如果归音不到位,会影响字音的完整性。与出字、立字相比,归音的难度更大一些。

“字尾归音”是指字尾部分应发音完整,不能虎头蛇尾,只顾字头、字腹,不顾字尾。“趋向鲜明”首先是指 唇舌动作要“到位” 。如 韵尾i,舌位应抬到一定高度;韵尾u,唇型应收圆;韵尾 n,舌尖要收到上齿龈,并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声;韵尾 ng,舌根应收到软、硬腭交界处,并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声。 其次,“趋向鲜明”还要求声音“弱收”。所谓 “弱收”是指字尾发音时唇舌力量渐弱,声音简短,点到为止, 不像音素单发时那么紧、那么长。对于 开尾音节收音时的喉关闭动作,也应注意渐弱收止。

字尾发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归音。这往往是由于吐字时只注意了声音的响亮,没注意音节的完整,忽略了气息和声音处于衰落阶段的字尾,造成“半截字”。也有的人矫枉过正,把字尾收得过紧、过强,违反了发音的生理规律,听起来僵硬呆板,势必影响吐字的流畅及语言的节奏。这两种情况都是实际播音吐字中需要注意的。

4 吐字的整体处理——“枣核形”

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构成了字音的整体,人们形象地将其描述为“枣核形”。 这个“枣核形”以 声母为一端,韵尾为另一端,以韵腹为核心 。从发音时口腔开度的变化来看,正好是 由闭到开再到闭 的过程 ,两头小,中间大 ;从 时值 来看,又是 两头短中间长。

“枣核形”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在咬字器官各部分不断滑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非由字头,跳到字腹,再跳到字尾。因此, 整个字音要有滑动感、整体感 。为了达到这一点,最主要的是要有 气息的支撑 。吐字时,嘴里要蓄满气,才能使字音结实、有光泽。否则,字音是不会饱满圆润的。因此,“字头取气”十分关键。

“枣核形”既是吐字归音的一种规格,又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它作为吐字技巧训练,对于发音的规格化是必要的。但是在语言表达中,“枣核形”应有所变化, 拉长或缩短,这样才有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如果“枣核形”一成不变,字字如出一辙,必然会削弱广播语言的表现力,破坏广播语言的节奏感,以致影响到广播内容的表达。

第二节 发音技法训练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 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 。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

所谓“ 控制气息” ,就是要学会 胸腹联合呼吸法 。在生活中,人们的本能呼吸是浅呼吸,即只作胸部呼吸。播音或主持时,用这种本能的呼吸方法发音,时间一长,声带就会疲乏,声音就会嘶哑。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要 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即一般人系腰带的地方。它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的气,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此时,腹部有发胀的感觉。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 通过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与此相反,如果一吐气横膈膜就塌瘪,那么,气息就会像破了的皮球一样迅速泄掉,声音也就会失去气息的支持。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没有气息支持,讲起话来给人的感觉就会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而呼吸本身很费力,声音也难以持久。关于呼吸的训练下一节会专门讨论,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软口盖练习法 最常见的是“ 闭口打哈欠” ,即 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2.压腹数数法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 。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做这个练习时, 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 即循序渐进。为了不占有工作中的时间,可利用 睡前 做这个练习。

3.气声数数法 先 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从1开始数数, 就像是说悄悄话一样。和压腹数数法一样,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不过应注意,数数时尽量不撒气、不漏气。

4.跑步背诗法 平时 跑步出现轻微气喘时,可背一首短小的古诗。 开始训练时 可两人配合进行,并肩小跑,一句接一句地背下去。 背诵时,要尽量控制不出现喘息声; 一首诗背完后,要调节呼吸,然后再继续进行。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激烈运动时不可进行此项训练。

5.偷气换气法

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文章,用较快的速度读下去; 在气息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读后确定最佳换气处 。所谓“ 偷气”,是指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而是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流。而换气,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掌握时间差,使气流充沛有力。

二共鸣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 用气推声 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因为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 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 生。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 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其妙处: 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 。但是,在没有经过正确的共鸣腔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第四节 特殊用气技巧 是一种使言语更富有感情色彩的用气方法。正如说话时的技巧可有效地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一样,用气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情感准确生动的表达。气息用得好,对增加言语色彩的浓度、情感表达的深度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用气技巧主要包括 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模拟 等7种,以下分别说明。

一气音 这是指 渲染言语中感叹、赞叹、悲叹、惊叹、咏叹 等有关“叹”的色彩的一种修饰用气。它可以 增强紧张 等特殊情境中的气氛。运用气音的方法是: 吸气时放慢速度,加强深度,吐字时,除实音外,可伴随一定的气音、虚音,将气很舒展地呼出。 如——

革命正在胜利前进,红色根据地正在蓬勃发展。机会主义者却把革命的航船引入了歧路,人民的事业又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抗战8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这个卖国贼就疯狂地发动了全面内战。我死了,化作老山上白云悠悠,死,也搂着祖国的山峰不肯放手!标有“”的语句,如果用气音来读,效果就非常生动。

二抽气 这是指 渲染言语骤然紧张 的气氛,表 现人物异常激动心情的一种修饰用气 。运用抽气的方法是: 吸气时有意识地吸出声来,要使听众有一种气息很重、很强的感觉。 如——不幸的人啊!你爱凡兰蒂(抽气)——爱那个该死家族的女儿!这里运用抽气技巧,就是要充分体现基度山对那“该死的家族”的痛恨,显现他那如汹涌波涛似的激动心情。又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说:(抽气)“窃书不能算偷……(抽气)窃书!……(抽气)读书人的事,(抽气)能算偷吗?”这里几次使用抽气方法,是为了将孔乙己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另外也可表现孔乙己由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以致被摧残糟蹋成了一个弱不禁风、气息虚浅的病鬼模样。

三喷口 这是指 言语者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而需要突然爆发的一种修饰用气 。运用喷口的方法是: 先将口腔里的气息蓄足,而后忽然很有力量地喷射而出。 运用喷口技巧可大大加强言语的力度,强化感情色彩。如: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中写出陆游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这里的停顿之后吸足气(∧吸气符号),然后有力地喷出“不见”二字,喷泄出悲愤的感情。

四托气 这是指在 言语过程中,极力控制某种情感 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托气的方法是: 在吸气时,有意识将气息控制住,然后慢慢用气息将言语托出 。如——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花纸缠成了花束。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告诉他们说不要哭。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托气)。他们很听话(托气),他们真的制止住了,(托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托气)统统没有哭。朗诵到后面几处就需用托气技巧: 少吸气,控制住,以较均匀的不多的气息慢慢将后面言语托出,音量不要大,略感有些憋气。 这样利用托气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渲染出气氛,更好地体现出朝鲜人民以极大力量控制着自己对志愿军的随时将要爆发的惜别之情。

五笑语 这是指 带有弹动 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笑语的方法是: 口腔、喉、胸要放松,小腹膈肌来弹动,气息直射打软腭,随之发出“哈”“哼”“嘿”等笑语,以表示快乐或讥讽、嘲笑、鄙视、蔑视等 。如——啊,1976年,万众欢呼的10月!爆竹声声相连,锣鼓阵阵相接……(带笑)不是国庆的国庆啊,不是过节的过节。后两句用带笑的语调念出,有助于渲染欢乐的情绪。又如——(笑)哈哈哈,这是何等可卑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何等的枉费心机!这是表达蔑视鄙视的感情,发“哈”时,应让人们听到对敌人犀利的嘲笑声。

六颤音 这是指 带有颤抖 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颤音的方法是: 吸气有如在抖气,呼气同样要颤栗,小腹软腭部位都痉挛 。 这种用气的方法可表现异常激动,十分悲痛、委屈、难过等心情。这种颤抖声是在有真挚感受的基础上内在感情的真实流露 。如:过了一大会儿,我们才轻轻走近梁三喜的坟前,只见玉秀把头伏在坟上,周身颤栗着,在无声悲泣……“小韩,你……(颤音)哭吧,哭出声来……”我呜咽着说,“那样,你会好受些……”玉秀闻声缓缓从坟上爬起来:“指导员,没……(颤音)没啥,俺觉得在屋里闷……(颤音)得慌……”她抬起袖子擦了擦莹莹的脸,“没啥,俺和婆婆快回家了,俺……(颤音)俺想起来坟上看看……”第一次颤音,要表现指导员呜咽时的言语,要强化强忍着的激动情感,在叫出“小韩”后, 在向里抽气时,腹肌与横膈膜紧张地颤动起来,发出有节奏短促的颤音;然后呼气时与上相同,使呼气声也发出颤抖声。当气没有呼尽时,突然刹住,屏住不呼也不吸,稍停,然后用剩余气息 发“你”, 随即感到气息不够,再颤抖着吸气 ,再说出:“哭吧,哭出声来吧。”这种颤音是双方极力控制着自己万分悲痛的心情,每句话都是在饮泣中进行的。又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伟大的战士,中国人民失去了敬爱的好总理。周总理呀,周总理,全国人民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唤您,都在想念您。八亿双眼睛都想看一看您,八亿颗心哪,都在为您哭泣。人们手捧讣告热泪流,千言万语涌在心头,哀思无限,难以诉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周总理啊!我们多么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啊!……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呀,您今晚几时回?……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打“”表示要发颤音。通过一连串的颤音,表达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和极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再如——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吧!这才是我们自己(颤音)的土地!她给予我们的是太多太多,而我们给予她的却是太少太少(颤音)。她的贫乏是我的不是,你的不是,他的不是……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扑倒在她的怀里,深情地喊一声“妈妈”(颤音),又怎(颤音)舍得离开她呢?在播送或演讲中,若能注意其中几处颤音,就可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内疚的强烈感情,加强演讲的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种技巧时,既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也要注意言语的清晰度。不能只听到颤抖,而听不到声音。

七模拟 即仿效、模仿。就是以情带声地模仿各种音响和腔调。这样可以启发听众的联想,提高效果,增强生动性,给听众以形象逼真的感觉。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音色,即声音的个性;还要注意如要 转述高声呼喊的话或一种动物可怕的叫喊声时,可用略带夸张的声音,传达出那种情境就行了。 如文艺广播中,模拟某人转述一位姑娘在敌人就要到来之际,紧急向全村报信的呼喊声——哪里来这么大的力量,雷声也没这样响亮:“来——了——,来——了——!”这声音响遍了全庄。又如对反面人物的讲话腔调,也是用模拟法来刻画的——听话会反听,精怪现原形。她说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他说是:“一个小小老百姓。”带有“”部分在读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模拟”特殊人物的语言腔调。

第五节择语训练

人脑是一座天生的潜力很大的记忆仓库,人们有意无意地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这些材料的“因子”(词或短语)非常活跃,在脑子里总是呈不规则的游移状态。结果,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迫切地要用到时,它往往躲躲闪闪不“蹦”出来,或者即使“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往往并不适用。这样, 表达的速度和准确性 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有必要提倡 快速择语训练 。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大脑对评议材料的驾驭控制能力;当然,它对词汇积累也有一定的好处。以下介绍一些快速择语训练的方法。

一“火车挂钩”

第六节常见语言问题及矫正

播音主持常见的语言问题很多,总体上说来,播音主持的语言问题可归纳为语音、语言表达及用声三部分。

一 语音 常见问题

语音方面常见的问题主要在于“ 咬字”和“吐字 ”两方面。前者主要是“咬字不准”,后者则较为复杂一点。

1. 字音不准 这种情况多出自方言区的播音主持。有的人仅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而哪个字发什么音并没有一一对号入座,难免会在发音时出现误差。 随时查阅字典是解决字音不准最简单的办法。

2.吐字无力 播音初学者往往唇舌无力,字头不清晰,使整个字音松散。可结合 用气练习声母发音 ,提高唇舌力量和气息力度。

3. 吐字含混 吐字含混不清往往是韵母发音不准造成的。 适当扩大i、a、u三个元音在口腔中的三点距离, 使元音对比加强,可改善这一状况。

4.吐字不圆润 复合元音韵母发音时加大舌的动程可增加吐字圆润感。即使单元音韵母,在发音时,舌头也应在本音位范围内做适当滑动 ,以增加字音的流动感。另外, 归音不到位及声调幅度过小 ,也会影响吐字圆润。

二 语言表达 的常见问题

语言表达方面的常见问题为 重音、语速和语调 三个方面。

1.重点不突出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说话“不得要领”,这主要指,整篇稿件在播读过程中,整段话在讲述过程中,缺少重点,听起来语言目的不明确。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注意, 语句重音可利用放慢、加重等声音手段将其突出 ;重点句子也可利用 对比方式 使其显露出来;而 建立在分析理解基础上的表达可借助明显变化的声音手段 表现出来。

2.速度不当 指表达时语言速度过快或过慢。播音主持和主持人在播讲时,其内心时钟节奏对语言速度有较大影响。初学者会因紧张等因素造成内心节奏加快;而过于沉稳同样也会破坏正常的内心节奏,两者都会使播讲速度与播讲者自我感觉不一致,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速度过快和过慢往往与播讲者日常口语习惯速度、播讲者的性格心性有关。播音主持和主持人应当通过实践,逐步 “校正”自己的内心时钟节奏 。此外,由于播讲所面对的多半是具体的听众或观众,不同的听众或观众总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播讲者应 针对对象的不同来调整自己的播讲速度 。

3.语言表达单调 语言表达平淡是播音入门后进一步提高时常见的问题。播音主持可从 感情、气息、声音 三者及其联系着手,确定问题之所在

首先, 播音主持和主持人要对所讲述内容有兴趣,以激发自己的感情共鸣。 其次,应当将感情变化通过 气息活动和声音变化 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气息和声音的变化,即使有较深的内心感受,也无法将其有效地表现出来。很多人常常忽略气息在感情与声音之间的这种桥梁作用,用一成不变的气息状态对待丰富的感情变化,这样会造成激烈的内心世界与单调的声音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播讲沦落成了非常简单的“念稿子”。

此外,在实际的播讲当中,有时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话筒、录音机等电子设备会对声音敏感度不足,会削弱声音表现力,将细微的感情变化“丢失”,这也是造成语言表达单调的原因之一。播音主持可 用适度夸张的声音弥补电子设备的不足 。

三常见的 用声 问题

和语音、表达两方面相比,用声方面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是一般性的,有些问题则较为严重。一般性的包括“气息浅、声音弱”,“气息不够用”等。严重的则可称作“发声过度”。下面分别介绍,并简要介绍了矫正的方法。

1.一般性的用声问题

① 气息浅,声音弱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方法不当,没有使用较深的 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 。此外, 呼气过程中吐字器官控制 不好,气流在字头浪费过多,以及 精神状态 过分紧张,也会导致此问题产生。这种问题多见于女声。存在这种问题的人,可针对相关环节来解决。

② 气息不够用

有些人一句话说到句尾时会有气息不足、发音费力的感觉。此问题应从 “开源”和“节流” 两方面分析解决。一方面要 改善呼吸,增加吸气量(“开源” )。另一方面在 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句子前部不要用气过多;声门开度不要过大;字头和字尾适当控制,防止气流跑冒(“节流”)。

2.“用声过度”

所谓“用声过度”,是指用声超过发声能力或在疲劳状态下长时间用声的现象,它是对多种不良用声习惯的统称。由于“用声过度”违反了发音器官的正常活动规律,很容易造成嗓音疾病,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播音主持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① 音色过亮

有些人在语言传播用声时,刻意追求声音的明亮,以为这种音色好听,于是长时间用这种“金属般”的声音来播音或进行其他工作。这对嗓音保护是不利的。我们知道,语言传播用声是一种有控制的发声状态,其强度和起伏度比日常说话一般都要大些,喉部的负荷自然也比日常状态下要大。特别是当发强实声的时候,声带会紧密靠拢,产生一定的摩擦碰撞,从而进一步加大喉部的负荷。如果长时间用这种极为明亮的声音讲话,就会使声带一直处于摩擦碰撞之中,嗓子很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声带充血,有些人还会感到喉咙发干、疼痛,工作之后会出现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由此可见,声音过亮对嗓音是有损害的。同时,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音色表达,尽管色彩明亮,也会令人产生单调之感,还会显得极不自然,大大削弱声音的表现力。音色过亮的调整方法很多,比如用自己生活口语的音色作比较,向自然的口语音色靠拢;也可以用“ 气裹声 ”的方法,使 音色虚实结合,变得自然柔和些。 “气裹声”的发声特点是, 吸气时喉部尽量放松,呼气发声时,如同叹气一般,气息带着声音一起送出口外,声音松弛饱满, 但没有明亮的色彩。这种练习,可以使声音完全松弛下来。此后,可以通过一些 音色变化的练习,运用共鸣将声音的亮色再调节出来 。

② 声音过虚

虚实结合的声音富于色彩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一些年轻的女播音员、女主持人,一味追求虚声,觉得只有虚声才最有表情的魅力,以此为美,一坐到话筒前就开始虚声虚气地播音或主持节目,与她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声音大不一样。这就走入误区了。从发声角度来看,声音过虚也是不可取的。虚声发音时,声带之间不完全闭合,会留有较大的缝隙,因而需要较大的气息量,但发声的效率却不高。长时间用虚声工作,声带经常不能轻松闭合,需要频繁补气,这样,就会加重喉部肌肉与呼吸器官的负担。因此说话时声音过虚也是一种用声过度的表现。长期使用虚声,形成不良习惯,会使发声能力降低,发不出明亮有力的声音,声音显得细弱,表现力自然大受局限。此外,和单一的亮声一样,单一的虚声表达会给人单调之感,甚至让人觉得矫揉造作,这同样会妨碍语言的表现力。声音过虚的调整,首先应该在认识上走出误区。以声传情的方式多种多样, 实与虚交相变化的 声音更具有表现力。从嗓音保健的角度来看,虚实声也比较符合自然语言的发声规律。同时,要以自己的生活口语音色为参照,进行实声发音的锻炼,声音尽量舒展明朗些,用面对众人讲话的较大音量进行练习。在语言表达时,也要以实声为主,注意虚实结合,不断丰富声音的表现力。

③ 音高失当

在语言传播用声中,声音偏高或偏低是较常见的现象。人们的生活口语,用得最多的是中音区,音高起伏基本不超过一个8度。语言传播用声,是以生活口语用声为基础,分别向高、低两端作适当拓宽,音高幅度大约在一个半至两个8度左右,其中又以中音为主的自如声区用得较多,高低两端的声音用得较少。但是,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用声偏高或偏低的人,他们往往不自觉地抛开自己的 自如声区 ,过分提高或压低声音。偏爱高亢明亮的音色的人,一味往高音上走,以至于声音越来越紧,尖利刺耳,并且只能往高音推,不能往低音落。也有的人偏爱浑厚沉稳的音色,就一再把声音往低处压,甚至形成浓重的喉音色彩,浑浊暗淡,一点高音都出不来,听来沉重压抑。这样,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的用声习惯。并且,还会给至关重要的发音器官——喉部,带来额外的负担。用声偏高,声带闭合过紧,喉部负担就会加重,极易疲劳;用声偏低,声带闭合费劲,声音仿佛是挤捏出来的,喉部负担同样很重。为了保护嗓子,也为了良好的声音效果,在声音的使用中,应注意把握适当的音高,避免用声偏高或偏低。如何避免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 录音比较 , 检查自己的用声是否脱离了生活口语发声常用的中音区 ,如有偏离应 尽快调整 。也可以 借助于钢琴等键盘乐器,确定自己的最大音域范围,找到其中的自如声区(除去最高和最低的两个音,便是以中音区为主的自如声区)。

运用胸支对声音的高低加以调控 ,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胸支又称“ 胸部支点” ,是指在 有声语言表达中,随着气息声音的变化,胸部产生的一种振感点。它有助于松喉、共鸣、声音调节及表达。胸支运动主要是上下滑动的,故气息有“上顶”和“下松”两种基本状态。它们跟丹田和两肋的松紧变化相互配合。 “ 上顶”是声音气息由低到高向上运行时,丹田需收紧并向内用力;“下松”是声音气息由高到低向下运行时,丹田先吸气收紧然后再放松,随着丹田的放松,气息从口中泄出。通过胸支的运用,高音不出上限嗓子就不发紧,低音不出下限声音就站得稳, 如此,声音便高低通畅,游刃自如了。(关于胸支,有心人可进一步翻阅李晓华的著作《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一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此外, 喉部适当放松 ,吸气不要过于饱满也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

第八节 听力训练

在武打小说当中,我们常常看到武林高手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表明,听,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就像是中国武术一样,有着很高的境界等待着我们去追求,去完成。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武林高手都是通过有效的训练一步步产生的。听力训练同样如此。

在听力训练中,首先自然要做的是 保持注意力 。要做到 仔细地、不遗漏地听取对方谈话的内容。 实践证明,只有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排除无意注意力干扰, 加强有意注意力的自控能力 ,切实提高 自身完整接受信息 的能力,以及 最终准确地反馈信息 。

但实践又表明,保持注意力固然是听力训练的基础。但在口语表达中,往往又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它要求采访主持者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之上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以下这三种情况——①  由于事先并没有非常充分的准备,或者,由于镜头所带来的紧张感,谈话内容往往会存在杂乱无章、重复嗦、中心不明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就需要在听的时候 剔除无用部分,整理筛选有价值的东西 。② 由于 谈话内容过长,涉及的内容过多 ,听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部记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就需要 边听边概括对方谈话内容的要点。 ③ 由于说话人往往会运用“ 双关”、“影射”、“比喻” 等旁敲侧击的方法,来 曲折地传递信息 ,听到的东西往往是不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 采访主持需要从对方谈话中鉴别、提示出暗含其中的弦外之音。 这些情况表明,听力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耳朵在起作用,更牵涉到 思维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训练材料的筛选 等问题。

听力训练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也就是要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实施目标分解训练 。而无论是加强 整理筛选对方谈话内容能力 ,还是努力提高在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中及时 捕捉要点的概括能力 ,还是细心鉴别,排除假像,把握要旨,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采访主持自身的听力能力,以更好地把握谈话要旨,灵活地、 有针对性地反馈信息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之上的;而说,也和听话人本身的态度紧密相关。这表明说与听之间具备有一种双向关系。这种双向关系落实到听,就意味着听,不仅仅和听话人(即采访主持)本身有关,同时也关系到对面那个正在说话的人,他的思路,他的态度,他的兴致等等。有的人不注意这一点,以为提出问题谈话就可以进行下去。在听话过程中,只是很被动地听,缺乏积极参与谈话的交流愿望,毫无言语或神态上的反应,这往往会使得说话对方失去与之交谈的兴致,或者,使得对话草草了之。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播音、采访、主持应有意培养下列几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热情、专注-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 热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或做其他的态势表情 ,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在对方的话引起你感情上的 共鸣 时,应作适当的 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或沉默不语、专心致志,表示思考、支持、同情 ,尽量给对方精神上的酬谢和慰藉。

2.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因为对方所讲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符合自己的观点,就表示反感、不满,更不能心不在焉或随意离开。

3.言语上应作积极的反应-或应答,或提问,或讨论,或承接,或提醒,或要求重复 。如“对”、“是吗”、“嗯,是这么回事”、“后来呢”、“不错”、“再谈谈看”等应对语言,可根据听话内容、场合、气氛作灵活的插入。

事实上,有礼貌地听人说话,是尊重人、尊重自己的道德行为。而从谈话的效果看,它已经超出了礼貌本身。

第九节 记忆训练

在主持时,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常有。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俗话说,“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播音主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种种即兴的、始料不及的情况,要解决它,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谓充分准备,主要是指对 节目内容的熟悉 。而熟悉,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记忆。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人的大脑是一个空间巨大的仓库。人在无意的情况之下,往往都会记住很多东西,更不用说有意识的记忆了。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 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素材知识铭刻在脑子 里。

这种记忆训练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有意识地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组织起来,为自己所用。 也就是说,应在 平时有意识地记下大量至理名言、作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素材知识。这种东西构成了节目的素材、语言。 另一个层次则是, 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 因为在具体播音主持过程中,除了即兴的情况外,还会有节目过长或者工作太多,无法将节目内容全部记下的情况,这就要求 你记下贯穿讲话始终的那条线、 那个 纲 。只有从 内容到形式都记熟 了,即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主持,说话也能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又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因此,良好的主持口才是可以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诵读法-记忆台词时,一遍一遍地念,大声地读,直至倒背如流,烂熟于胸。 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接收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不同。专家实验证明:在接受知识时,如果用眼耳结合的“视听法”,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日后,仍可保持65%。可见,诵读法能明显提高记忆力。

2.纲目法- 如果台词较长,可从 主题和结构 入手, 列出纲目 ,即 首先抓住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列出有逻辑联系的内容纲目,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按顺序标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进行提纲挈领的 记忆。

3.机械法-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 缺乏内在联系的事物 ,比如说,记忆人名、地名、书名、日期、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数学公式等,除了靠简单重复和强记等机械记忆方法外,很难有什么捷径。当然,在机械记忆中,也并非全无捷径,可以自创一些办法,借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 对照法、顺序法、抓特点法 等;还可以运用 谐音、押韵、会意 等方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灵活巧妙地进行记忆。

4.口诀法 就是把本身 互相联系很少的材料 ,根据其 内容要点,编成整齐对称、偶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语句 ,使之富于趣味性。这种口诀记忆方法应用广泛,如许多农谚、节气谚语、珠算口诀、九九乘法表等,都是采用此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使人们快速、方便地记忆,又不易忘记。

5.重复法 强记固然有明显的效果,但实践证明,时间一长,遗忘就会发生。遗忘使记忆痕迹不断淡漠或消失。为了有效地避免遗忘,可采用重复记忆法。从用脑的角度看,重复可加深大脑皮层的痕迹。从实际效果看,复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渐达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主持人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不断加强记忆力的训练。而实践证明,良好的记忆能力除了促进口才之外,还可有效地促进主持形象。比如你是球迷,你可以发现,一个拙劣的解说员总是在说几号几号,而一个优秀的解说员总是可以在传球的一瞬间就知道了那个号码为7号或9号队员是什么名字,他有哪些特点,取得过哪些成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形象差别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

第十节其他技巧及训练

这里所要谈到的眼神运用、体姿语言、手势运用及服饰运用虽然与口才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播音主持口才和播音主持形象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略作介绍。

一眼神的运用

人的面部是情感变化的“寒暑表”。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使有声语言获得更佳的表达效果。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神。人的眼睛有近万条神经联结大脑,它们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是大脑从外部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情感的图画、思想的荧光屏。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都能从眼神中表现出来,甚至能表达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所以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学会用眼睛说话,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在眼睛里,随时运用眼神与听众交流感情,这对主持是很有帮助的。运用眼神来注视现场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注视 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5种的含义各不相同。

① 前视法 即 视线平直向前流动 的方法。它要求主持人的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统摄全场。 一般来说,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部位,观众的脸上 。同时,又 适当变换视线,照顾到全场观众,并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不可忘掉任何一个角落的观众 。这样,既有利于 主持人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态 ,随时 注意及调节现场气氛和观众情绪 ,又可使每个观众都感到主持人在关注自己,从而 提高注意力及兴趣 。

② 环视法 即用 眼睛环视观众 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 从现场的左右前后迅速来回扫动 ,不断地观察全场,与 全体观众保持眼光接触 ,增强双方的情感交流。将前视法与环视法结合起来,既可 观察到观众的心理变 化,还可 检验表演效果,控制全场的情绪 。

③ 专注法 即 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 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有重点地 观察个别观众或现场的某个角落,并与之进行目光接触 , 同个别观众交流感情 。这种方法既可 启发、引导观众,也可批评、制止不守纪律的观众。

④ 斜视法 即 眼珠向左或向右移动 的方法。既可表现 对左右观众的关注 ,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又可表现 欣喜或鄙夷 的情感。

⑤ 虚视法 即 似看非看 的方法。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可 减轻主持人的心理压力 ,还可表示 思考 ,把观众带入想像的境界。

2.交流需要注意的是 ,眼睛 除了用来 注视 之外,还应用来 交流 。如果说注视是为了体现主持人应有的身份,那么,交流则是亲和力的表现。眼神交流技巧一般有以下3种。

①  一上台就抬头张望,环视四周,扫视全场,或点视、凝视某物某人。 这样,通过或明亮有神或热情友善或充满智慧或正直博大或坦荡敏锐的眼神,告诉观众你是一个坦诚、灵活、自信的人,一个修养良好的人。②  在主持过程中,注意用眼神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 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内容而起伏变化的。比如说到 高兴处,应睁开眼,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说到哀伤处,可让眼皮下垂,或让眼睛呆滞一会儿 ,使感情显露出来;说到 愤怒时,可瞪大眼,固定眼珠,让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说到愉快处,可松开眉眼, 让眼神充满令人喜悦的光彩;如果 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同、重视,你可无声地、冷静地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你的观众 。③  在主持过程中,目光一般是平视。 但根据 内容需要,视线可近可远,或闪烁不定,或轮转环视,或用询问的眼光与某一观众交流,或用亲切友好的目光寻求观众的支持。 总之,你可依据现场情况,选择具有特定含义的眼神。也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同时,注意与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以求在语言表达之外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支持。 二手势的运用 手势是主持人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 方向、位置、速度和力度都与情感有关 。在主持中,恰当地运用手势,对于加强语言的不足,构成主持人的体态形象,增强主持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及丰富的表现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先说说手势的活动区间及其涵义。 手势活动的范围可分上、中、下三个区域 。另外,还有 内区和外区 之分。 上区指肩部以上。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 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势向内、向上(手心向上),一般表示积极肯定的意思 。 中区指从肩部到腰部。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 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整理,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下区指腰部以下。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 一般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 。 手势向外、向下(手心向下),一般表示消极否定的意思。 这种区分是非常粗略的。事实上,手掌、手指和拳以其运动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形式表示着不同的意义。由于篇幅,下面仅仅谈谈手指的运用。 伸右手拇指:表示大、强;伸右手小指:表示小、弱;伸右手食指:表示一、十、百、千、万……右手手指扳左手一个一个指头:表示数数;伸其余手指:表示其他不同数字;伸右手食指齐肩平划:表示直线;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半圆:表示半圆形;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圆:表示圆形;伸左右食指向中间靠拢:表示成双成对。 由于手具有丰富的涵义,因此,在播音主持中,手势决不可乱用。一般而言,手势的运用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① 要 根据内容和情感的需要 。正所谓“凡出一手必有所指,凡出一脚必有所因。手莫乱动,脚莫乱行”;② 要富有 鲜明的个性 ,这种 个性由主持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材、气质、性格所决定 ; ③ 要准确、鲜明 。所谓“准确”,是指手势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所谓“鲜明”,是指手势要明朗化; ④ 要简练、适度;⑤ 要自然、雅观

三体姿语言 是利用人的身体姿势变化来传情达意。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抬头挺胸”、“站得正”、“立得直”、“坐得稳”等,即指人们平日交际时应有正确的体态。主持人的体姿语言主要有站姿、坐姿和步姿三种

1.站姿 主持人要想站直立稳有精神,就必须 站稳脚跟 。这通常用“ 平分式 ”,即 两脚自然平分,两脚间保持一只脚的宽度,脚跟不离地 ,这样身体重量就平均分散在两只脚上了。身体站稳了,还可通过 肩、腰、腿、脚 等动作变化来传情达意。

2.坐姿 可分为 严肃坐姿、随意坐姿和半随意坐姿 三种。 身体挺直、双腿并拢或略为分开(女性常为双膝并拢或脚踝交叉) ,即正襟危坐,为严肃坐姿; 背靠沙发或坐椅,两手置于沙发坐椅扶手上,或双手交叉靠在头后,两腿自然落地或一只脚架在另一只腿上(俗称“二郎腿”), 为随意坐姿(这是一种相当随意的坐姿,往往在一些非常随意的谈话节目中出现。但也应注意尽量少用,其他主持场合则应尽量避免)。介于二者之间, 身体斜靠沙发或头部微微后仰,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 ,为半随意坐姿

在主持时,选用什么样的坐姿,主要应 考虑节目因素 。如 内容为新闻、科教类节目,一般宜采用严肃坐姿 ,以示庄重和对公众的尊重;在 文艺、生活类节目的主持 时,一般宜 采用随意坐姿 ,这有益于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缩短主持人和观众的心理距离。

3.步姿 亦称移动,是通过行走的步态来传情达意。主持人在移动脚步时,应注意, 一般而言,向前表示勇敢、热爱、前进;向后表示恐怖、惊讶、避让,左右移动表示主持时不同情绪的变化。 在移动时还要注意: 脚步的移动必须符合内容的需要;脚步移动的方位、幅度、节奏、快慢等要保持一定规律 ,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稳定听众的情绪;应 根据主持的需要确定稳定的适当范围

总而言之,主持人各种体姿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既要有所节制,还要有所变化,以准确而适度地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各种体姿语言还要相互配合,整体协调、连贯,从而表现出优美自然的风度美、气质美和韵致美,在观众面前塑造美好的主持形象

四服饰运用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播音主持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从业人员,是一种权威、可信象征的模式,其服饰不单是本身业务活动的需要,也为社会所关注。他们一方面在工作中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富有个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电视台的意志,并受社会责任感的制约。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在服饰上主持人不能过于随意主观、随心所欲。播音主持的服饰选择应遵循一些原则。 1.根据自然条件合理选择 每个播音主持的 年龄、性格、体形、肤色 各有不同, 审美心理的差异 也较大,选择服饰时应注意这些特点。 2.适合栏目的特点和风格 电视节目一般分为新闻评论类、社教服务类、综艺娱乐类和谈话交流类等几种类 型,不同类型的风格定位都不尽相同、各有区别。一般而言, 新闻节目要求播音主持的服饰应庄重、朴实、大方。而文艺娱乐性节目的主持人,对服饰的选择相对而言就比较广泛、自由、随意一些, 主持人可根据节目的 特定场合和气氛合理 选择,较多地展示 自我的个性与魅力 。

3.佩戴小饰物的注意事项 佩戴小饰物是一种关注细节的表现。观众对这些注重细节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做的分析往往更容易相信。 常用的饰物有项链、眼镜、发卡、胸针、徽章、耳环、耳钉、耳坠等 。使用饰物时应 简单、明确 。服装和饰物在塑造屏幕形象时,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衣服造就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那“服装可以改变风度”;“衣服可以使人振作”;以及“穿着得体,会使自己感觉良好”这样一些经常听到的话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服饰过于花枝招展、艳丽妖娆的主持人,往往会让人产生轻浮玄虚、华而不实的感觉,也就无法使人对他(她)产生足够信赖感,甚至,还会拉大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因而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这一章从多个方面对基本功进行了讨论。要检验这种基本功表现得怎么样,不妨自己坐在电视机前,像观众一样看看自己的模样。这一点,第一次主持《正大综艺》的杨澜深有体会

标签:播音员,口腔,训练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16316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