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骂娘道都是什么人

骂娘道都是什么人

2024-07-17 10:46:35 编辑:join 浏览量:578

骂娘道都是什么人

娘道重回大众视野

然后这段时间一个旧词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娘道"。这个词是在2018年的一部大型连续剧《娘道》播了后进入大众视野的,一共76集,导演:郭靖宇,拍过不少高评分、高收视的作品,比如《铁梨花》《美丽人生》《刀锋1937》等等。

好导演配上一批老戏骨,让这部剧上映前备受关注,然而上映后虽然在各大卫视收视率高,在豆瓣的评分却是这位导演有史以来得到的最低评分。现在豆瓣上的平均分是2.5分,32668人参与打分,将近3万人打了一星。

演员演技全员在线,却遭豆瓣3万人打1星,《娘道》为何犯众怒?

豆瓣

这是一部宣扬"母爱伟大"的剧

点进这部剧,他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大河之畔,瑛子卖身葬父成了孝兴隆家的河姑,祭河死里逃生后,阴差阳错嫁给了隆家离家出走的二少爷继宗。

当年的河姑突然成了二少奶奶,隆家怎肯相认?因腹中怀着隆家的孩子才得以入门,她为隆家的二少爷隆继宗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可命运多舛,继宗被奸人所害,瑛娘的四个孩子又相继丢失。失去了所有孩子的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她欲投河时被神秘人所救,她收养了神秘人的孩子,取名五儿。

从此,瑛娘便带着五儿开始了寻子之路,这一找就是十余年。数年后,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一直在期待着与母亲的重聚,也有的却不愿承认自己有她这样一位不够光鲜的母亲……

时局动荡,山河破碎,在敌人的威胁,土匪的逼迫,奸人的纠缠下,瑛娘一生不卑不亢,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母爱传奇!

初看简介真以为讲的是伟大母爱、为子女谋幸福、为家庭谋未来的女性抗争封建迷信的故事,但是前期的她太弱小了,可能潜意识里没有反应过来,自己也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

越到后期,越觉荒谬,与其说这是一部伟大母亲的英雄史诗,不如说就是被封建束缚,还能一路躺平狂开外挂的超级玛丽苏大剧啊。

为何无人买帐这份"伟大"

中国妇女报在这部剧播出后直接评论:"《娘道》,反感你,是因为你把毒瘤扮成了鲜花。"

演员演技全员在线,却遭豆瓣3万人打1星,《娘道》为何犯众怒?

中国妇女报评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品一品这位"伟大母亲"的操作:

(1) "开局的价值观就没让人失望":

从小要被送去祭神,因而流落乡下,被从小关系好的二少爷娶回家之后被婆婆百般刁难,虽然家里的活儿都是我做的,但是二少爷对我太好了,但是我却只给他生了三个女儿,我真的太罪过了,我应该被休弃,我应该为他生儿子!

我本来不知道《娘道》这部电视剧的,还是因为之前看了《最美的青春》这部剧,很喜欢冯程的扮演者刘智扬才知道了这部剧。后来发现居然两部剧是原班人马打造,我还看过郭靖宇导演的《铁梨花》《红娘子》,就觉得这部剧应该还行,就决定追剧了。

我追着看了一个星期,就想在网上搜搜这部剧后面的剧情,却发现了很多关于这部剧不太好的评论,可以说评论都有些不客观,带有攻击性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评论,也就想来说说自己对这部剧的看法。

有一些评论说这部剧封建思想浓厚。这一点说的很好,确实太浓厚了,特别是一开始看的那几集,大儿子的老婆在祠堂要戳穿瑛娘河姑的身份,那一众宗亲围着,一口一个“妖女、妖女”的喊着,可是谁都不能确认瑛娘是不是河姑,可笑的是居然想着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荒唐至极!平时关系好的,有利益勾结的互相捧场站队,戏剧化的两场、不同身份人的“投票选举”居然都是相同票数!我看着这个场景时,满心里就是想骂,骂这些都剪了辫子、梳着洋发型,却借着封建迷信想要害人的伪君子,个个真是“识时务”,揣着自己的小心思道貌岸然地说着为了家族好,要替天行道!这些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见到,只是没有电视剧里这么有戏剧化而已。再说了,如果用封建迷信来定义这部剧的话,就太不理智了,要说封建糟粕,有《延禧攻略》这些宫斗剧多,虽然这部剧没看完,但我在看的时候不断地感慨自己生活在现代是多么的幸福!

还有评论说剧情不好,瞎写,但我觉得剧情没什么毛病,除了会在时间上有些许bug外,我也没细究,比如瑛娘的哥哥说娘在二十年前就死了,大概一算瑛娘投靠娘家的时候应该是32岁,二十年前瑛娘12岁,她哥哥16、7岁,应该已经结婚,婚后两年才染上大烟,这样一推,她哥哥在14、5岁就结婚了。另外,剧情说她哥哥在孩子四岁的时候把亲生儿子卖了换钱买大烟,也不知道她娘是在这孩子出生前就死了,还是被卖之后,如果算上这个时间,她哥哥也许12、3岁就要结婚!这太早了吧!

言归正传,说说剧情。怎么讲好呢,这部剧有时候看着真的是另人捉急,一看到那些宗亲、大媳妇、二少爷的妈、二少爷为了“灾星”“妖女”的事情争来争去的时候,就想把他们都拉出来洗洗脑,怎么都这么蠢呢,不会自己思考啊!可仔细一想,这些人就是这样的啊,大媳妇从头到尾都是想害瑛娘的,她是故意说些迷信的话,多次厚颜无耻地挑拨离间,她身边的婆子也是跟着主子害人,而其他的长辈早已是封建迷信的忠实追随者,把仆人不当人看,瞧不起没权没势的人,而二少爷虽然是知道有新思想这种事,也相信没有什么“河姑”“妖女”,但毕竟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也没有受过正统的新教育,再加上他从小被惯着,被伺候着,总是被捧得高高在上,能干出动手打老婆、不相信老婆,还带着人捉奸这些事儿也就不奇怪了。

我在弹幕里经常看到有说瑛娘太蠢的评论,特别是她带着三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时候,她不肯接受隆家的施舍,将两个女儿送到隆家养着过上好日子,回古风村时又不愿告诉邻里们自己的遭遇,宁愿回到娘家受苦,都不愿到隆家假装低头认错,以便能有口饭吃。我觉得这不是蠢,而是有骨气,有原则。想想在时少卿那么真诚的追求之下,瑛娘断然拒绝,还将时少卿赶出门,在老公不弄清事实就开枪打她的绝望之时,她也没有离他而去,说明瑛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在过年时做饺子孝敬婆婆,懂得说讨人欢喜的话,这说明瑛娘是一个聪明人,在老公误会她、有人诋毁她的名声的时候,她宁愿死也不要被毁了清白,这说明她是一个有原则的人。隆家人瞧不起她,存心想要她死,她凭什么要去求隆家收留呢,孩子没有了娘,还要生活在那个将她们视为“灾星”的家里,她能放心吗?回古风村没有诉苦,那是因为没有必要了,房子被老公卖了,自己也已经出嫁,又何必在老邻居面前卖惨博同情呢,又有谁能够帮她解脱困境呢?而投靠娘家,已经是在瑛娘走投无路的时候了,她一个没有一技之长、没读过书,还带着三个孩子、怀着孕的女人,除了能回生自己养自己的娘家还能去哪呢?所以,瑛娘不蠢,她虽然不是大家闺秀、大字不识,但她有教养、懂道理。

再来说说时少卿这个角色,毕竟我是为了他的扮演者刘智扬才知道的这部剧。其实,我一开始是很讨厌这个人的,白眼狼一个!虽然二少爷也没怎么把他当兄弟,但是瑛娘在他受伤时,不管白天黑夜、不怕被说闲话对他悉心照料,只为他对家里有恩,是老公的兄弟,是一条生命就得坚持救。可时少卿呢,为了能够得到瑛娘,却想方设法要拆散她的家庭,害死她的老公,让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变得不幸。做了那么多忘恩负义、卑鄙可耻的事情后,还依然要坚持初衷,定要得到瑛娘!还有他说到那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时,那幸灾乐祸、近乎失心疯的样子,真是让人咬牙切齿,这是该说演员的演技好呢,还是演技好呢,还是演技好呢?我看到弹幕里有评论说“时少卿,我劝你善良”,我也想这么说,而且还要说“真正爱一个人是要懂得放手,而不是用自己的意志去折磨对方。”

时少卿,我劝你善良。

可在我看到二少爷死后,瑛娘被隆家欺负、被自己亲哥哥迫害的时候,这么一对比,我觉得时少卿也没有那么可恶了,毕竟时少卿的恶是为了求爱,并不是真想害人,但其他人的恶就是深入骨髓,存心害人了!还为了救瑛娘做了一些方式不对的好事,默默付出,让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善,可这能挽回局面吗?不能!他若能一开始就只是远观,瑛娘也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了。当然,电视剧现在才播到20几集,后面的剧情还长着呢。

我还想说说刘智扬,以后能多演些像“冯程”这样的角色,不要再演“变态”了么?最近看了《灵魂摆渡》,里面的夏冬青眼睛能看到鬼,变态!《射雕英雄传》里演得欧阳克卑鄙龌龊的好色之徒,变态!《娘道》里演的时少卿居然觊觎自己的嫂子,还害死结拜兄弟,变态!你说说,长相这么端正的小伙子,为啥演了这么多不讨好的角色啊,不公平!

说了这么多,《娘道》这部电视剧还是很不错的,观众们也应该好好地去体会这部电视剧,我就是一边骂一边追,骂的是里面反映封建糟粕、不仁不义的剧情,追的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坚强生活的故事、演员精彩的演技,以及剧组在服装、拍摄、场景等等方面所花的心思。

鲁迅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论他妈的",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把"他妈的"称作中国的国骂。但是为什么中国人骂人喜欢问候别人的母亲呢?国骂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一,宗法制

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要追溯到周公建立的宗法制。宗法制用血缘将中国人分了亲疏,形成了宗族社会,同宗即为亲近。但是宗法制带来的,还有对社会众人的层次分类,贵族之人,可以一直享受分封带来的益处,而贫苦百姓则要世世为奴。

重宗法带来的门第之别,如果是天潢贵胄,即便是庸才也可以得到祖上的荫封,总能可以继续享乐。若非贵族,如果家族豪奢,家境殷实,族中之人也可以得到庇佑。但是若是贫寒出身的庶民,哪怕是才华出众,也是比不过贵族和豪族的。

如此一来,则会招致怨恨,人们对于压迫无力反抗,无奈贵族豪绅势力大,奈何不得,只好问候他们的的祖宗了。毕竟让后世子孙永享太平的不是子孙,而是带给他们福利的祖宗。贵族们的地位与财富,原本就是靠荫封得来,如果祖宗、血统被攻击,大概可以让百姓出了心中的恶气吧。

第二,五伦

而除了宗法制,奠定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还有儒家的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其中父子甚至在有些思想家的眼里是高于君臣的,但是父子除了有上述的血统、宗族的代表意义,它还意味着双亲。双亲是有父母两位的,但是中国自古,女性的地位就不高,出门应酬的又多是男性,辱骂一个人的父亲,显眼不说,很可能还会得罪这个男人背后的一大个家族。

但是骂女性,可能就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妈的",才会从《战国策》中《秦围赵之邯郸》一文里的"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里的"而母婢也",你的母亲是个奴婢,变成了"尔母X也"。其语法结构由原来的"你妈是……"变成了"你妈的……"。这样一改,骂起人来显然比原来杀伤力大得多了。延伸发展为直接提出"他妈的""你妈的",后边的意思哪怕现在多被省略,听到此话的人也可瞬间理解为是在"问候"他的母亲,是在对他表示嘲讽。

第三,孝

中国人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孝"的意识,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就已经有了对孝的解释:善事父母者。说侍奉父母侍奉得非常好的人就是"孝"。在 《礼记》中也有: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直接说孝就是蓄养,奉养的意思,如果顺习这个道理规则做的人,就是顺从人伦,反之,不这么做的人,就是违背人伦,连人都不算了。可见"孝"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后来,到了汉代,在选聘官员时甚至会看这个人,到底孝不孝顺,来作为选官的依据,名为"察举制"。所以才会有"卧冰求鲤"的典故,虽然可能存在作秀的嫌疑,但是还是进一步反映了古代对于"孝"的重视,是上至官府,下至民间。

标签:骂娘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17346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