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韩春雨论文被《自然》杂志子刊撤稿,意味着什么?

韩春雨论文被《自然》杂志子刊撤稿,意味着什么?

2024-08-19 15:34:48 编辑:join 浏览量:520

韩春雨论文被《自然》杂志子刊撤稿,意味着什么?

韩春雨团队主动从《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撤稿,意味着,沸沸扬扬的所谓诺贝尔奖级别的NgAgo成果根本不存在。韩春雨团队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实验条件造成的这一失误,都得为此承担责任。而且,回顾整个事件发展进程,河北科技大学及韩春雨团队的一意孤行,使事情一步步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

首先,2016年5月以来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纷纷质疑无法重复韩春雨团队的实验结果的情况下。河北科技大学仍然不停的给韩春雨申请各种荣誉称号及各种科研资金。甚至在2016年8月2日《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表示要调查实验不能重复的情况下。河北科技大学只是表示一个月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方式公开验证,并有第三方权威机构作证。但是直到2016年10月10日,距约定期限过去2个月后,韩春雨及其团队不仅没有给出满意结果,而且公开表示拒绝自证清白。期间面对饶毅、邵峰等业内知名人士的苦口婆心的劝导也只是敷衍了事。

其次,面对第二波由高教出版社等单位牵头的20名生物学家的严肃正式质疑,虽然韩春雨与沈啸同意在表达编辑关切的情况下同意以2017年1月为期限进行澄清说明。但是,由于其他三位作者反对而未能实现。这也错过了最后一次承认错误的关键机会。

丹麦诺维信公司

最后,虽然2017年以来韩春雨团队先是撤回了国内专利申请,此后又声明要申请国际专利,并表示已经找到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主导企业——丹麦诺维信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还向《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提供了所谓的可重复性的相关数据,但是直到2017年5月20日面对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调查时,韩春雨团队仍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只是把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实验不能重复的原因归咎于:其他实验室的细胞被污染,这一令人完全无法接受的解释。至此,河北科技大学和韩春雨团队完全失去了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只能在2017年8月3日进行撤稿。

总的来看,韩春雨整个团队制造如此全球瞩目的科研乌龙事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团队严重缺乏科研精神,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同行的质疑,过多的考虑自身得失。但是,科研来不了半点虚假,也不可能蒙混过关。最终,一意孤行的行为只能使事情超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也必然给中国的科研声誉及其团队成员自身的科研生涯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我一个大老粗,老农民来回答一下。 俺们农村人比较实诚,裤兜里存不住个屁。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但我能感觉出来 ,这个教授不实诚 ,一看他的照片,就觉得他长得有点小狡猾。在农村,别人要说你不好,肯定是自己先站出来,拿出120个劲儿证明自己是干净的。他倒好,一堆行业内的人,拿着真凭实据,说做不到。他又是提交数据,又说也有人做成功了, 但是保密。憋了一年,最后放了一个枯出屁。你有啥委屈就说出来呗,政府也会给你撑腰的啊。清白不清白,我们业余的人听不懂。可是有更多专业的人能搞明白啊。大家都还是有良心的,不会无缘无故的去黑一个人。他这种人,就是不说话,你能咋地我。看着长的挺聪明的,在农村,这种人大家都是要绕着走了。虽然俺们没有你聪明,但是基本的好赖相,还是分清楚的。最后送你一句农村话, 屁股上的茧,都是自己磨的。

韩春雨被撤稿,但他将“笑到最后”

韩春雨被撤稿了!近日来,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但并不意味着闹得沸沸扬并且持续一年多的“韩春雨事件”可以“剧终”了,因为虽然被撤稿,但也不能说明韩春雨有“造假”行为或任何学术不端。也就是说,韩春雨还是那个“诺奖级”学术网红,而且很有可能是“笑到最后”的“诺奖级”学术网红。韩春雨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网红之路有哪些“可复制经验”?我以为,韩春雨的制胜秘诀在于善于“转化”。

化无名为有名。有言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要“蹿红”就要“大胆”。韩春雨就够大胆,敢于向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投稿,敢于提出全世界没人提出过的新观点,完全颠覆人类认知,如此“胆大妄为”,怎么可能不一夜爆红,怎么可能不震惊世界?

化实有为虚有。我们知道,验证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可复制是硬条件。可是,虽然韩春雨论文的“可重复性”遭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实名质疑,他却一直在玩“躲猫猫”和“耍太极”的把戏。他先是春风得意地宣称“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但至今不肯公布实验的原始数据;他先是言之凿凿地声称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了他的实验,后来又改口说有六七家。10月10日,《科技日报》的一篇报道引述韩春雨的话说:“他们(指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而就在当晚,颜宁等13名国内科学家联名发声实名质疑韩春雨团队的实验。第二天,又他改口称,谁重复出了实验,暂不方便透露。他还说:“科学的问题是需要在实验室探讨和解决的,我有一些办法可以减轻污染,让编辑能够显现出来。对于NgAgo的影响来说,可能只有我知道”。也就说,别人无非重复他的实验结果,可能是他们的问题,但他自己是可以重复的,至于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化被动为主动。要成为网红,关键是要学会不脸红。虽然韩春雨遭到全世界科学家的质疑,但他就是死不认错,哪怕实在拿不出有力证据来证明“可重复性”,哪怕最终被撤稿,他也要“化被动为主动”:自己“主动申请撤回”。我的天哪,一篇遭到天下人质疑的论文,拖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无法自证清白,最终被撤稿,居然还有脸说是自己“主动作为”,如此厚颜无耻,绝对是“诺奖级”水平啊!这就好比一个潜逃十年的通缉犯,最终被警察重重包围,走投无路的他举手投降,然后说自己是“主动投案”,岂不荒天下之大谬!

化有期为无期。虽然韩春雨被撤稿了,但他还有可能“笑到最后”。韩春雨团队在撤稿声明中表示:“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也就是说,虽然“目前”没人能重复他们的实验结果,但不等于“将来”没有,他们仍有可能在“有生之年”找出失败原因,并提供“优化方案”。看看,把一切交给“未来”,不就可以推卸所有责任了吗?伟哉,春雨大师!妙哉,春雨大师!吾等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实上,韩春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年4月,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类似的学术丑闻大家已经见怪不怪,有这么多人敢这么做,可见类似做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不过,虽然同样是被撤稿,春雨大师却深谙“转化”之术,利用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诺奖级”神功,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大师与俗人的区别。

韩春雨事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要你足够无畏无赖无耻,哪怕你无名无学无才,同样可以一夜走红,哪怕有一天被质疑被批评被撤稿,也能转危为安。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对学术不端的“宽容”态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倒下一个韩春雨,还有后来人,更何况,连韩春雨“本尊”都有可能“永不倒”!(文/李蓬国)

应该比较准确的说,是韩春雨主动撤的。不是被撤稿,哈哈哈。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好事儿。尽管韩还在说是为了什么科研的完整之类的给自己留点面子的话,但能撤下来,就表明对科研共同规则的遵守。

这件事情,韩和河北科大受益良多。教授职称,重点实验室,各种基金…大概一共获利两个多亿吧。怎么处理这些不当得利呢?

河北科大,一个获利者,作为调查方,其实也并不合适的

不管真假,韩老师因为这篇文章走上了各种升迁的快车道,还飞了起来了,同时从下到上又绑架了一堆机构,这事可咋收场啊,想想就为他发愁,不过又一想,收什么场,就这样吧,过几天就风平浪静,谁做谁的事了。毕竟大家都是看热闹的,热闹看完了还要种自己田。

韩春雨论文被《自然》杂志子刑撤稿,是缘于韩春雨团队所发表的基因编辑科技论文的论点,有不可复制性,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所倒至的撤稿。

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弄虚作假,尤其是科学技术更甚,韩春雨团队竟在众多科研人员和打假人士的质疑下,仍然把自己弄虚作假的动机观点死撑到底,确实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了中国实事求是地研发科技的优良传统。

人类最可怕的造假,莫过于科学的造假,因为懂尖端科学的人太少了。

更正一下,不是被撤稿,而是韩教授团队主动撤稿,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研究团队主动从国际顶尖期刊上撤稿并非罕见,意味着其自认为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存在某种缺陷或不成立。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精神可佳,功力可能还欠点。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数学、通信的相关知识。人们要从数学和通信编码上获得启发,然后在生物学上试验,再将结果反馈到数学和通信上,思考总结后,再在码集上筛选出新的,品质更佳的码集及操作,反馈给生物学上测试。基因编辑技术从较为绝对的讲,已经是数学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很难有大作为。

这事儿当年很火爆,因为现在信息爆炸,我用当年这个词不是因为过去的时间长,而是这短短两年多产生太多信息,总让人觉得似乎过去了很久。

当时论文发表,第一时间看了,觉得很有意思。新技术总会带来新变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这种成果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后来就开始有了一些无法重复的消息传出来。再后来就开始出现顶尖科研机构表示无法重复,不可能重复。具体时间表早有人做好,我也就不提了。

几次反转,也不由得联想起小保方晴子的ips,不过她的文章写得很狂,有几句话有点直接反驳山中伸弥的意味,当然学术界在论文里撕逼的事儿现在也不少,明明都是高水平研究,非要说对方的不够真实或者直接无视对方研究。再有就是干掉了门捷列夫的默瓦桑,他的成绩在于人工金刚石的合成,当然想法是对的,但是当时的条件远达不到。

一开始本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对韩老师的工作表示深信不疑,时间长了也没办法去无视所有质疑的声音。最让我感到不快的事儿,是“一个月”事件。直到过去了两个月,当时报道了不少韩老师的言论,给我的感觉就是初中贪玩,回家没写作业,第二天交作业找各种理由搪塞的样子。为什么不是高中呢…不是因为我没读过高中,是因为高中对于不喜欢的学科的作业,我都直接无视掉了,在那时候,升学第一位的时间里,我这样的学生会直接被大多数任课老师忽略掉,不写就不写,连上课按着座次提问都会直接忽略过去,这很公平。

但是科研呢,研究到了顶尖问题,没有高于自己的评审,大多数都是同行评审,甚至会遇到水平不如自己的评审。科学技术之于时代,到了推动向上的时候,难免会有诸多瓶颈。信息开放让很多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一方面是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也到了一个人人可以说话的时代。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科研论文的发表和接受不代表这个人就是对的,论文的撤销也不一定就说他错了。诚然,偶然性在大量的实验中是认可的,人类的认知也是在不断进步,也许有一天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再回头看,也许韩老师真的就是做到了今天技术达不到的实验也说不对,反之亦然。

最后,不论如何

veritas

标签:子刊,撤稿,春雨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22165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