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1年半了,老公是二环里的老北京人,我是东北省会城市出来的北漂。硕士毕业之后来北京工作,朋友介绍认识的。
不后悔。
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初来北京是25岁,已经到了普遍意义上准备开始找男友结婚的年纪了,家里小康家庭,父母不求我找一个有房有车有户口的,只求找一个人品好,我自己喜欢的,对我也好的男士。所以身边的同事朋友给我介绍对象的时候,我也只是最看重的是人品了。
认识老公之前,也相亲过一些男士,对他们均是无房产及钱财要求,以后两人共同努力自己置办房产即可。但是阴差阳错,也许是觉得自己还年轻不着急,也确实是没有特别喜欢的,就蹉跎了几年。
28岁的时候,跟一个实习期间认识的知心姐姐聊天,偶然聊起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但还是没有男朋友,自己心里多少有点恐慌,毕竟28岁了,虽然我一直认为女人不要上了年纪就总认为自己是剩女,但不否认,长时间单身生活在外地,没有家庭,就总是觉得没有归属感,不踏实。知心姐姐灵机一动,想起了我老公,就介绍我们认识了,但是没跟我说是北京人。
见面了之后第一印象感觉我老公是一个特别逗比的人,一开口我就觉得是在说相声的感觉,真的是巨逗,身材胖胖的,感觉像大白。总之第一印象还可以,也没聊各自家庭,就聊了一下兴趣爱好啊,性格啊之类的,双方感觉都可以再相处看看。这期间聊到了他是北京人,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是就是被,你在大北京长大,那我还在大东北长大呢,哈哈。
我记得相处了2个月左右的时候,我们去后海那边吃饭,我老公摇下车窗指着一个什刹海边的楼房跟我说,我家住这儿,然后路过一个胡同口,跟我说,胡同里还有一个平房。。。我首先觉得,卧槽真有钱,第二反应是:莫非是骗子? 第三反应是:卧槽求包养啊。。。。然后我就脱口而出,我说:大哥,求包养。我老公哈哈哈哈哈的笑的不行。
后来又相处了一年,见了我婆婆,是一个特别善良的老太太,慈眉善目的,也没觉得我是外地人就瞧不起我,对我很好,不用我做饭不用我刷完不用我做家务,总之每次去她那里,坐下等着吃就行啦。
然后他又去东北见了我父母,然后我父母又来北京见了他妈妈,在一片和谐友好中,我俩就结婚了。关于婚礼怎么办,新房怎么装修,全程是我们俩自己决定,双方父母全不干涉。我们家也没要彩礼,我也没要求房子加我名,他妈妈也没要求收走七大姑八大姨的份子钱,他也没要求什么男方出房子女方出车,总之,我们都认为一起生活不要计较那么多,完全算的那么清楚那就不是一家人了。当然,他家里拿了多少,我父母也一样会拿的差不多,不会一边倾斜,因为尊重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自然也对你好,是吧。
婚后的生活平淡并且温馨吧。我们俩自己住,婆婆不干预我们的生活。偶尔来住几天也是给我们改善伙食。老公也对我还像结婚之前一样好。我们有时候吃饭聊天的时候,我婆婆有时候会无意中说一句,他们外地人怎么怎么样,我老公就会在事后提醒我婆婆说话注意一些,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老公也会跟我说,咱妈没啥意思,你别多想。我就说,不会多想的,她这么说我就当她是没把我当外人。于是皆大欢喜。我觉得,如果斤斤计较这些,那一辈子这么长,会有生不完的气,心眼儿也未免太小了。老一辈的人自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是针对个人。而且我一向认为,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婆婆对我好,老公也对我好,这是最重要的。
关于北京人对外地人歧视的问题,确实有一些偏见吧。比如我婆婆,有时候看见小区有垃圾,就会无意识的说,看看这帮租房子的外地人,把小区弄成什么样了。比如我老公,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本地人,现在都30多岁了,摇号快7年了,还没摇上,现在一直用我的婆婆的车牌子,他就会感慨,北京的外地人把我们老北京的资源都侵占了。这时候我就会说,哼,要是没有我们。。。。巴拉巴拉巴拉。。。我老公就会说,哼,要是没有你们,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夫妻俩偶尔会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小辩论。但是无论是我老公还是我婆婆,只是偶尔流露出一些不满,对外地人其实还是充满善意的,我婆婆,冬天会给外来的小区修理工送礼物,大街上遇见外地人问路也会热心告诉,耐心带路。我老公,也会帮外地同事打听北京落户积分政策。所以我觉得,人都是这样啊,谁还不能偶尔发个牢骚么。角度不同,看问题就肯定会不一样,求同存异就可以了。
因为嫁了一个北京人,自己有房子,以后孩子的户口落在东城区,所以跟还在奋斗的朋友们相比,生活压力确实会小很多,也不担心后代上学的问题,总之,还是有很多便利。
以上,就是嫁给北京土著男的体验。
标签:漂女,男是,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