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洒扫应对的手抄报

洒扫应对的手抄报

2024-09-08 23:52:44 编辑:join 浏览量:571

洒扫应对的手抄报

宋代大儒朱熹《大学章句》序中写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酬答宾客,本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洒扫应对”进校园

放学了,民主路小学一年级的刘懿湾小朋友回到家中,把作业做完,看见妈妈正在晾晒洗干净的衣服,赶紧跑过去说:“妈妈,我来。”抢过妈妈手上的衣服,和妈妈一起共同晾晒。

刘懿湾所做的,是在践行学校正在开展的“洒扫应对——日行一孝”主题活动。这一去年12月由南宁市文明办倡导、组织实施的“洒扫应对”实践活动,由各中小学根据实际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活动一直延伸到新学期。

民主路小学的“洒扫应对”实践活动,具体分为3个主题开展,即学生每天的“日行一孝”活动;每月一次的“红领巾晓礼义,洒扫应对进社区”实践活动;不定期举行“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日行一孝”活动要求孩子们为长辈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尽尽孝心,这成了学校少先队员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月一次的“红领巾晓礼义,洒扫应对进社区”活动由学校联合社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文艺义演、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不定期举行的“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由学校组织各班级通过展板、墙报、文艺表演、演讲等形式,汇报展示学生“洒扫应对”活动成果。

清早,在逸夫小学三年级(1)班的早餐上,学生们也在接受“洒扫应对”教育。班主任甘惠芳要求学生们在有序排队领取食物时,做一个“必修课”,就是要大声地对分发早餐的老师说一句:“谢谢!”说得大声的,便得到表扬。而四(3)班班主任梁舒老师,带领学生成立了一个“模拟图书馆”,“图书馆”馆长、管理员皆由学生自己担任,规定了“有借有还”、“丢书需赔”的奖惩办法,并在学期末开展“最佳读本”、“最佳荐书人”评选活动。孩子们在馆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从最初的爱上读书,到爱护图书,到尊重他人,到萌生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从“爱物”到“爱人”的好行为好习惯。

为了让文明礼仪体现在学生行动中,衡阳路小学推出了一系列颇有特色的校内精品活动:每天“快乐劳动15分钟”,学生们拿起扫把、铲子,到各自的清洁区扫地、擦窗户、拖地板。每天“行为习惯养成8项训练”,孩子们在具体而扎实的训练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课堂上师生“立—礼—起—坐”文雅的答礼中,从列队出操“快、静、齐”的队伍中读出《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毕恭敬”。每周学校还开展“我为书香添绿叶”、“我为书香添光彩”评比活动,评出习惯养成模范班、文明星、孝顺星、博学星、勤劳星等,做到了读经典,规言行,学做结合。

孩子们变懂事了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看着孩子缺少玩伴,李女士利用周末带儿子与朋友及其孩子相约公园。没想到见面不到半小时,两个孩子就因争抢玩具闹开了。两位母亲不得不把扭打在一起的孩子拉开。

而在小学,老师们也常常会因学生们批评不得,不喜分享,不愿合作,而挖空心思设计教学环节和桥段。

“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比较乖巧,但就是批评不得。”逸夫小学班主任甘惠芳老师说起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因午休时说话,影响同学休息,被管理老师批评后,当场哭闹发作,并找到班主任借手机,说要叫妈妈接她回家,还说要让家里状告学校,状告老师,让甘老师哭笑不得。

类似的情形,担任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的黎峰老师也遇到过。“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一个样,出了校门却是另一个样,简直判若两人。”

开展“洒扫应对”,让家长、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新学期开学交给学校的一份心得报告里,刘懿湾这样写道,“每天,我负责帮妈妈晾晒洗干净的衣物,到今天为止我坚持了32天,爸爸妈妈都夸我是小帮手,夸我会孝顺父母了,我挺高兴的。”

民主路小学不少家长反馈说,活动开展后,孩子变化很明显,有的孩子爱和父母说知心话了,有的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不仅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也渐渐养成了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2月6日元宵节当天,民主路小学组织部分大队干部、少先队员前往刘圩镇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四年级男生刘高扬第一次去敬老院,在那里跟老人一边聊天一边煮汤圆。当他把煮好的汤圆递给一位老奶奶时,老人激动得哭了,说有人关心的感觉真幸福。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老人那么感慨,刘思杨心里很触动,说:“原来奉献爱心,尊老爱幼就这么简单。”

感恩向善是目的

说起开展“洒扫教育”的初衷,较早开展这项教育探索活动的衡阳路小学校长许必丰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老者和3个母亲聚在一起聊天,她们分别谈到自己的儿子。第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比其他孩子都身手灵巧。”第二个母亲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无人能及。”第三个母亲却腼腆地说:“我的孩子很平凡,没什么可夸耀的本领。”

不久,三位母亲各自提着一个沉重的水桶要回家做饭,他们的儿子刚好放学回来。

第一个孩子连翻了好几个筋斗,赢得路人的喝彩。第二个孩子边走边唱着美妙的歌声,大家都沉醉其中。只见第三个孩子亲切地和老人家打了声招呼,然后默默地跑到母亲跟前,替她把那桶水提了回家。

这时候,有人问老者:“您觉得那3个儿子怎么样?”老人惊讶地说:“3个儿子?我只看到一个而已呀!”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许必丰说,我们当下的教育,更多关注在如何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如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忽视了对学生人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洒扫应对”实质上是要在孩子们身上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渐渐地懂得怎么样做人,怎样感恩,怎样向善,从而更好地去热爱生命,担当责任,让他们在童年时代起,就健康、坚强和乐观地成长。

南宁市文明办未成年科科长陈蜀威告诉记者,为了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市文明办牵头实施了这项“洒扫应对”社会实践课程,确定了63所中小学为活动示范校,把“洒扫应对”教育作为一项专门课题,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洒扫应对”实践课程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开课,按学龄段设置学习内容。学校可结合实际对课程进行再次开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在校外完成。“洒扫应对”遵循的原则是“教育优先、德育优先、素质优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下一步,文明办将创新“洒扫应对”内容及方法措施,比如通过编印“洒扫应对”指导性教材、奖励典型等方式,增强教育活动的活力和动力,更好地服务和引导未成年人。

中的礼仪和劳动习惯。

乐观与悲观

一个比喻,说是吃甘蔗,乐观的人是这样的:如果从蔗头吃起,他会想现在吃的总是最甜的;如果从蔗尾吃起,他会想现在吃得越来越甜了。悲观的人是这样的:如果从蔗头吃起,他会想现在吃的越来越不甜了;如果从蔗尾吃起,他会想现在吃得总是最不甜的。经典的比喻,可见明明是同一件事,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之间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这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用乐观的态度。

宋代大儒朱熹《大学章句》序中写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酬答宾客,本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洒扫应对”进校园

放学了,民主路小学一年级的刘懿湾小朋友回到家中,把作业做完,看见妈妈正在晾晒洗干净的衣服,赶紧跑过去说:“妈妈,我来。”抢过妈妈手上的衣服,和妈妈一起共同晾晒。

刘懿湾所做的,是在践行学校正在开展的“洒扫应对——日行一孝”主题活动。这一去年12月由南宁市文明办倡导、组织实施的“洒扫应对”实践活动,由各中小学根据实际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活动一直延伸到新学期。

民主路小学的“洒扫应对”实践活动,具体分为3个主题开展,即学生每天的“日行一孝”活动;每月一次的“红领巾晓礼义,洒扫应对进社区”实践活动;不定期举行“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日行一孝”活动要求孩子们为长辈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尽尽孝心,这成了学校少先队员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月一次的“红领巾晓礼义,洒扫应对进社区”活动由学校联合社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文艺义演、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不定期举行的“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由学校组织各班级通过展板、墙报、文艺表演、演讲等形式,汇报展示学生“洒扫应对”活动成果。

清早,在逸夫小学三年级(1)班的早餐上,学生们也在接受“洒扫应对”教育。班主任甘惠芳要求学生们在有序排队领取食物时,做一个“必修课”,就是要大声地对分发早餐的老师说一句:“谢谢!”说得大声的,便得到表扬。而四(3)班班主任梁舒老师,带领学生成立了一个“模拟图书馆”,“图书馆”馆长、管理员皆由学生自己担任,规定了“有借有还”、“丢书需赔”的奖惩办法,并在学期末开展“最佳读本”、“最佳荐书人”评选活动。孩子们在馆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从最初的爱上读书,到爱护图书,到尊重他人,到萌生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从“爱物”到“爱人”的好行为好习惯。

为了让文明礼仪体现在学生行动中,衡阳路小学推出了一系列颇有特色的校内精品活动:每天“快乐劳动15分钟”,学生们拿起扫把、铲子,到各自的清洁区扫地、擦窗户、拖地板。每天“行为习惯养成8项训练”,孩子们在具体而扎实的训练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课堂上师生“立—礼—起—坐”文雅的答礼中,从列队出操“快、静、齐”的队伍中读出《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毕恭敬”。每周学校还开展“我为书香添绿叶”、“我为书香添光彩”评比活动,评出习惯养成模范班、文明星、孝顺星、博学星、勤劳星等,做到了读经典,规言行,学做结合。

孩子们变懂事了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看着孩子缺少玩伴,李女士利用周末带儿子与朋友及其孩子相约公园。没想到见面不到半小时,两个孩子就因争抢玩具闹开了。两位母亲不得不把扭打在一起的孩子拉开。

而在小学,老师们也常常会因学生们批评不得,不喜分享,不愿合作,而挖空心思设计教学环节和桥段。

“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比较乖巧,但就是批评不得。”逸夫小学班主任甘惠芳老师说起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因午休时说话,影响同学休息,被管理老师批评后,当场哭闹发作,并找到班主任借手机,说要叫妈妈接她回家,还说要让家里状告学校,状告老师,让甘老师哭笑不得。

类似的情形,担任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的黎峰老师也遇到过。“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一个样,出了校门却是另一个样,简直判若两人。”

开展“洒扫应对”,让家长、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新学期开学交给学校的一份心得报告里,刘懿湾这样写道,“每天,我负责帮妈妈晾晒洗干净的衣物,到今天为止我坚持了32天,爸爸妈妈都夸我是小帮手,夸我会孝顺父母了,我挺高兴的。”

民主路小学不少家长反馈说,活动开展后,孩子变化很明显,有的孩子爱和父母说知心话了,有的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不仅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也渐渐养成了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2月6日元宵节当天,民主路小学组织部分大队干部、少先队员前往刘圩镇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四年级男生刘高扬第一次去敬老院,在那里跟老人一边聊天一边煮汤圆。当他把煮好的汤圆递给一位老奶奶时,老人激动得哭了,说有人关心的感觉真幸福。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老人那么感慨,刘思杨心里很触动,说:“原来奉献爱心,尊老爱幼就这么简单。”

感恩向善是目的

说起开展“洒扫教育”的初衷,较早开展这项教育探索活动的衡阳路小学校长许必丰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老者和3个母亲聚在一起聊天,她们分别谈到自己的儿子。第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比其他孩子都身手灵巧。”第二个母亲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无人能及。”第三个母亲却腼腆地说:“我的孩子很平凡,没什么可夸耀的本领。”

不久,三位母亲各自提着一个沉重的水桶要回家做饭,他们的儿子刚好放学回来。

第一个孩子连翻了好几个筋斗,赢得路人的喝彩。第二个孩子边走边唱着美妙的歌声,大家都沉醉其中。只见第三个孩子亲切地和老人家打了声招呼,然后默默地跑到母亲跟前,替她把那桶水提了回家。

这时候,有人问老者:“您觉得那3个儿子怎么样?”老人惊讶地说:“3个儿子?我只看到一个而已呀!”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许必丰说,我们当下的教育,更多关注在如何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如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忽视了对学生人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洒扫应对”实质上是要在孩子们身上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渐渐地懂得怎么样做人,怎样感恩,怎样向善,从而更好地去热爱生命,担当责任,让他们在童年时代起,就健康、坚强和乐观地成长。

南宁市文明办未成年科科长陈蜀威告诉记者,为了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市文明办牵头实施了这项“洒扫应对”社会实践课程,确定了63所中小学为活动示范校,把“洒扫应对”教育作为一项专门课题,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洒扫应对”实践课程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开课,按学龄段设置学习内容。学校可结合实际对课程进行再次开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在校外完成。“洒扫应对”遵循的原则是“教育优先、德育优先、素质优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下一步,文明办将创新“洒扫应对”内容及方法措施,比如通过编印“洒扫应对”指导性教材、奖励典型等方式,增强教育活动的活力和动力,更好地服务和引导未成年人。

中的礼仪和劳动习惯。

洒扫应对的解释

标签:洒扫应对,手抄报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25105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