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意思是:
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在当地几个曾被他资助的工作者,竟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
这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受助者说,这让他很没面子。而丛飞却说:“不要埋怨他们,我已不需要医疗了。”这样伟大的人,这样坦率,为自己的决定无怨无悔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还有这样一个曾感动全中国人的例子。洪战辉,在他年幼时就已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全家生存的重担,他四处求学,虽然饱受沧桑,但他学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去大学求学,有那么多有爱心者为他伸出援助之手,他却没有接受,面对困境,他毫不萎缩,想着世上还有很多像他甚至比他更贫困的人需要帮助,便自筹资金,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那些人。
参考资料来源: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涌泉相报的“涌泉”二字,我认为有二种意思:一是对别人的“滴水”之助,当还之以比“滴水”多十倍百倍的“涌泉”才够报答之恩,也即有“借牛还马”、“借针还金”之意;二是对“滴水”之恩,愧疚的无以为报,唯有用最能表示感激之情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情不自禁的“涌泉之泪”来报答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俗语,意思是受了别人的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的恩情还人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意思】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品善实信德诚正能恩。
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标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