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礤”是中国后现代法学之父 http://www.feedwhy.com.cn2009年08月02日01:46汉网-武汉晚报
尽管杭州的法院再三表示:飙车案里的胡斌绝不是替身。但网民还是人肉出了“张礼礤”,言之凿凿,信誓旦旦。最后杭州检方不得不降尊纡贵,按网上“无图无真相”的规矩,向媒体公示胡斌右手臂上的伤疤。
一方面,张礼礤的大名和照片流布网络,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却信以为真。另一方面,所谓的替身“张礼礤”,已在媒体上发表自白书——自己并不叫张礼礤,网上流传的照片只是因为戴了黑框眼镜,才和长胖变白的胡斌有些相似,这却没人相信。在这条新闻下面,跟帖是“我是张礼礤”,“我也是张礼礤”,“这一夜我们都是张礼礤!”……原话语的权威受到冲击,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味恶搞仅仅停留在“恶搞”上吗?
其实,这种质疑是后现代法学,它刺破了古典法治冷冰冰的外壳——无罪推定、程序正义、罪刑法定……经院式的繁琐法学,它反对精英知识“霸权”,直奔“正义”主题而去。
网民一旦掌握后现代法学,“破字当头”,就可以解构一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可以叫板、乃至颠覆主流的司法话语权。后现代法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子弹”,彻底扭转草根在话语权上的劣势,什么罪刑法定,飙车者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专业的法言法语只是精英企图垄断正义的道具!(为人民服务是为了纪念谁而写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是为纪念张思德而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在后现代法学的语境之下,杭州的“三法司”进退失据。后现代法学是弱势群体的“福音”,是自我解放的话语权革命,美国有黑人法学、女权法学,中国应该还可以有网民法学、无车族法学。黑人法学的口号是“黑即是美”,网民法学的口号是“豪车即是原罪”。
当法学家在书斋里研究中国现代化法治还未成形,是否要引进“后”学来解构现代法治的正当性时,群众已经走在了前头。“张礼礤”是中国后现代法学之父,它融反智、反理性,以及民粹主义于一炉。
或许,这种法学缘于草根对当下法治的失望,专业分工、司法成本提高、严格的法律程序等等并没有带给他们正义感,相反这被认为是服务于精英阶层、富人、既得利益者,于是产生了深深的刺痛感,动摇人们对现代法治的信仰。
《东方早报》评论
标签:后现代,外网,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