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5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依上就发现了有结核病存在的依据,在中国古代称之为“痨病”,肺结核病也称之为“肺痨”。
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们只知道这种病有传染性,称之为瘟疫,但对其病因并不知道。
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菌,人们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多见。
传染源主要是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简称涂阳的排菌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少数可经消化道主要见于牛奶消毒不过关的年代,现基本不存在,经皮肤伤口感染者极罕见。
易感人群是未受结核杆菌自然感染,也未接种过卡介苗者。
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西方国家在其进入工业化时代初期曾出现结核病的大流行,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人们把结核病称之为“白色瘟疫”,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人类才有了抗结核的化疗药物,有了治疗结核病的手段。
现在初治肺结核病人接受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治愈率可达90%到95%,治愈后的复发率在5%左右。
但结核病流行情况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不规范治疗等原因造成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再次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肺结核病早期,肺内病灶血液供应好,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分布,同时巨噬细胞活跃,可吞噬大量结核菌,有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有效地杀灭结核菌,所以应尽可能早地发现和治疗肺结核。
规律:按照化疗方案,规律投药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持续的杀菌作用。
反之,血药浓度不稳定,在低浓度时达不到最低抑菌浓度,反而会诱导细菌的耐药性。
全程: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短期内症状会显著改善,2个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被消灭,但部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仍然存活,只有坚持用药才能最终杀灭这部分细菌,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适量: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用量不足则可诱导耐药产生,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给予适当的药物剂量。
联合:联合不同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可以利用多种药物的交叉杀菌作用,不仅能提高杀菌灭菌效果,还能防止产生耐药性。
标签:结核病,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