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9月25日,500米孔径球面望远镜(FAST)完成并投入试运行。
巨眼FAST看起来像一个“大锅”,但它是最大和最敏感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超过100亿光年的电磁信号,总投资近12亿
2017年9月25日“中国之眼”-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已经有一年了!巨大的天雁FAST已经运营了一年,它已迅速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探索之地。
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24万游客参观了望远镜核心区域的观景台5公里,目睹了“天空之眼”。
扩展资料:
中国天眼应用价值
能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辩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基于FAST的强大功能,如果银河系(直径约为15万光年)内存在外星人,他们的信息就很可能被发现。
国际科研项目“搜寻外星人计划”(SETI)的首席科学家丹·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装设备,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号。
中国天眼历史沿革
1993年,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
他们期望,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获一些射电信号。建造FAST的动机肇始于此。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这一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国方案,最初起名为KARST
1995年11月,以北京天文台为主,联合国内20余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了“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由南仁东研究员任主任。
2001年,FAST预研究作为中科院首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立项,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及科技部的支持。
2001年10月,知识创新工程首批重大项目“FAST预研究”总体验收。
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建议书。
原则同意将FAST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AST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2009年2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初步概算获得贵州省发改委
2011年3月,FAST工程开工报告获得批复,工程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获得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9月竣工,工期5.5年。
望远镜台址挖掘完工,基地、主动反射面的建造均于2013年内动工。总投资概算为6.67亿元。
2015年2月4日上午,位于贵州平塘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安装了最后一根钢索,索网制造和安装工程结束。
这意味着FAST的支撑框架建设完成,进入了反射面面板拼装阶段
2015年国庆前夕,随着长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压线缆通过耐压测试、变电站设备调试完成。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这标志着“天眼”的神经系统已经成型。
FAST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2015年11月21日,在贵州黔南安装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馈源支撑系统进行首次升舱试验。
6根钢索拖动馈源舱提升108米,并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
2016年3月8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已完成3492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78.47%。2016年4月10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4185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4.04%。
2016年6月29日,FAST已完成4443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9.8%。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
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2017年10月,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2017年12月,FAST新发现3颗脉冲星,且这3颗脉冲星已分别得到认证。
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中国天眼”共发现51颗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脉冲星。
2018年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得到国际认证。
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
由FAST使用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一小时跟踪观测发现,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
2018年7月12日,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43颗脉冲星。截至2018年9月12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天眼
已经两周岁了,中国天眼是2016年9月25日建成,今年是2019年,到今年9月25日就是三周岁了。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2019年3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研究员姜鹏接受专访时说道,和天马望远镜团队合作,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这标志着FAST具备了联合组网观测的能力。
扩展资料:
“天眼”的作用:
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被誉为“中国天眼”。
这个目前中国保持领先的天文工程,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被认为将在未来10至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在此之前,世界上保持领先的射电望远镜,一个是德国100米直径的“埃菲尔斯伯格”,一个是美国300米直径的“阿雷西博”,而FAST建成后,灵敏度将比“埃菲尔斯伯格”提高约10倍;与“阿雷西博”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口径突破百米已是射电望远镜的极限,建造如此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国际上没有先例,而500米口径的结构要实现毫米级精度,也是前所未有。
科学家们前后总共考察了400多个洼地,经过反复比较论证,最终选定了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
此后,FAST的创意经过多年反复锤炼,其间对主动反射面、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支撑系统、高精度的测量与控制、接收机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展了合作研究,凝聚了来自多家科研单位的众多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研究。
建成启用后的FAST,在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方面,将成为对脉冲星、类星体等各种暗弱辐射源进行精密观测的利器,有助于解答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的谜团。
同时,在深空探测、脉冲星自主导航、高分辨率微波巡视和太空天气预报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单向接收宇宙信号之外,FAST也具备提供星际间的深空通讯能力。如果有人类航天器飞到远至太阳系外缘行星,仍然能够通过FAST和地球联系上。
FAST的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它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建设将推动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天眼志在高远
中国天眼建成不止一周岁了,2016年9月建成,到2019年9月就满3周年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
“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扩展资料: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射电望远镜有它的独门绝技:
独门绝技一:大口径看得远
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越强。而要想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FAST的口径达到了世界之最——500米。理论上说,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
独门绝技二:灵活自如的巨眼
根据FAST的工作原理,当它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在其500米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上实时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并通过这个300米的抛物面来汇聚电磁波。
形象地来说,如果把FAST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这只巨眼的眼球直径就有500米,而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就有300米。FAST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
独门绝技三:毫米精度
FAST的设计目标,是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无法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500米的结构,处处都是头发丝般毫米级的精度要求。
用来编织索网的7000多根手臂般粗细的钢缆,每一根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一毫米以内;最终的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三个毫米,每一块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个毫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中国天眼”到底有多牛?将会寻到“外星人”!
9月25日“中国天眼”——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一岁了!巨型天眼FAST落成启用一年来,迅速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探秘之地。一年来,有24万余名游客亲临望远镜5公里核心区内的观景台,目睹“天眼”风采。
去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s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简称“FAST”)整体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巨型天眼FAST看似一口“大锅”,却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总投资近12亿元。
FAST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发现新脉冲星、主导国际甚长基线网、探测星际分子、寻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一年来,平塘县投资120多亿,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重点规划建设漩涡星系广场、中轴迎宾广场、FAST访客服务中心、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平塘星酒店综合体、天文风情客栈、光影天街、万国风情美食街、星空游乐场、欢乐葡萄园、科旅度假园等十五个项目,将平塘天文小镇建成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科技旅游目的地。
提到FAST,南仁东的名字与它密不可分,他被称为“天眼之父”。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之际,遗憾的是,在10天前,“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于15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年72岁。
对的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刚刚好一年时间了。
标签:一周岁,天眼,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