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李书杰主任分享儿童抽动症如何干预

李书杰主任分享儿童抽动症如何干预

2024-05-07 09:58:33 编辑:join 浏览量:620

李书杰主任分享儿童抽动症如何干预

儿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熟练掌握儿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在小儿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治以及儿童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于脑瘫、癫痫、脑发育不良、语言发育迟缓等儿科疾病的治疗,对儿童矮小症、遗尿症、性早熟等小儿发育行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有独特见解,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5岁的小男孩因“反复皱眉、喉鸣一月”被妈妈带往医院就医,经进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诊断其为“儿童抽动障碍(小儿抽动症)”,这时妈妈很纠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无端患上这种奇怪的病,这种病是否能治好?

后来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疏导和数月的中医治疗,孩子的抽动症终于恢复了。那么,小儿抽动症是什么病?如何进行干预和调理呢?

1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发声抽动。

男孩子多见,多在4~12岁起病。

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

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但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问题。

由于抽动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活动影响少,常易被忽略,多数家长未意识到此是病态,认为是小孩的坏习惯或调皮所致,常责骂、训斥患儿,导致病情加剧。

2小儿抽动症如何干预和调护?

抽动症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对本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心理的调节。

儿童抽动症的调护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一)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一旦出现一些持续的、不自主的动作,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缩颈、喉中鸣响等,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也应及时带小儿到医院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二)患儿家长应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担心和焦虑,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儿。

充分理解小儿的种种怪异表现是病态,而非调皮、故意做作,给予正确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帮助。

(三)父母应该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活动及日常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同时,应尽量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患儿的症状及痛苦,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或者一起玩游戏来缓解病情。

(四)避免引发患儿精神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在患儿面前与外人谈论患儿的病情。

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其了解小儿病情,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建议采用鼓励式教育,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五)季节更替时,气候变化明显,应注意患儿的衣食住行,适时增减衣被,谨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患儿抽动症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

温馨提示:儿童多动症患儿在婴幼儿期就有异常表现,如易兴奋、喂养较困难,不易养成大小便定时的习惯。以后活动增多,动作不协调,尤其是精细动作差,注意力不持久,行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并缺乏控制能力。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抽搐症状,需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干预治疗,才能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标签:李书杰,抽动症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707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