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外界信息的82%都是通过眼球而传入大脑的,视功能的好坏对关系到儿童的智力和体能发育。
因此,在信息时代中,视力的保护尤为重要。
而视力发育的关键期从学龄前婴幼儿期就开始了,因此视力保护要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要保护好儿童的视力,必须要从眼球的发育说起。宝宝从呱呱坠地之时,就有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每一位初生婴儿的眼睛按面部器官的比例都显得比较大,这说明眼球的横径在出生时已发育到了相当的程度,而纵径眼轴(即前后方向上眼球的轴长)还相当短小。
眼球是一台自动化最高,精密度最好的照相机,时时刻刻在捕捉外界的物体,眼轴很短的眼球,就相当于一台底片很靠近镜头的照相机,这时拍照片时,物像聚焦在底片之后,照片会不清楚,对相应的眼球来讲,物像聚焦在眼底黄斑之后,医学上就叫远视眼。
随着身体的长高,眼球眼轴也和各器官一样,成比例的长大,当外界物像刚好聚焦在眼底黄斑时,就叫作正视眼,如果,眼球的眼轴在身体长高过程中,出现不成比例的过度增大时,外界的物像就会落在黄斑前面,医学上就称为近视眼。因此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眼球是从远视眼逐渐向正视眼接近的过程,而近视眼却是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过度发育的结果。
那么,什么叫散光眼呢?眼球理应是一个球形,各方向的弯度一样,因此物像在眼底黄斑上可以形成一个焦点。
如果眼球是一个橄榄球形状的话,一个方向的弯度比另一个方向大,此时物像不可能在一个焦平面上形成焦点,这就叫散光。
近视、远视和散光统称为屈光不正。表中所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正常屈光度范围与裸眼视力。
随着眼球从近视眼状态发育到正视眼状态,裸眼视力也逐渐增加。
大家可能对弱视这个名词十分熟悉。
弱视指的是通过验光,矫正可能存在着的屈光不正后,如果矫正视力达不到0.8,就叫弱视,许多人把裸眼视力不到0.8当作弱视,是不正确的。
在眼轴发育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速度也不一样。
出生时用A型超声波测量眼轴长度为16mm,到了3岁时,长到了19.5mm,每一年长了1个多毫米,称为眼轴的快速发育期。从3岁到18岁,称为眼轴的慢速发育期。这是因为18岁时眼轴长度为23mm,15年增长的程度和3岁前增长的相当。
了解了眼球发育的过程,我们就能科学地布置一系列的视力保护计划了。请年青的母亲们特别注意。
1、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从3岁开始,每半年去医院眼科进行扩瞳验光和眼部检查。这样一来,医生不但了解了儿童的屈光状态,还能同时查出可能存在的其它眼病,能够获得及时的治疗。在检查屈光状态时,还能获得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角膜弯度、眼压等一系列和屈光相关的资料,有条件时,再把身高和体重一并记入。
资料分为二份,一份医院存档,一份交给家属保管。对照分析连续的资料,就能对屈光不正的预防起到切实的效果。现今,某些正规的大眼镜店里,也聘请了眼科医生,只要办理好相应的医疗许可手续,也可去那里进行扩瞳验光。这些完整的资料就叫屈光发育档案。例如:一位3岁的儿童,经扩瞳验光后,发现他双眼为+2.00D远视眼,裸眼视力为0.6,戴上+2.00D眼镜,矫正视力达到0.8。则他属于正常眼睛,无需配戴+2.00D远视眼镜,否则反而促使他向近视方向转化。如果右眼的矫正视力为0.8,左眼的矫正视力为0.6,则左眼有弱视,必须立即治疗。
治疗时同样不必戴+2.00D的远视眼镜,只需每日用黑布遮住右眼3小时以上,即采用遮盖健眼,训练病眼的原则,迫使弱视眼进行视物训练,年龄越小弱视眼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扩瞳验光后,发现双眼的远视度数为3.50D则说明他有1.50D的远视眼,此时只要配一副+1.50D的远视眼镜就可以了。如果扩瞳验光显示远视眼只有+0.75D,则说明这个孩子眼球的发育过快了,随着身体的发育长高,以后发生近视眼的可能性较大,近视眼的防治工作眼下就要开始了。
2、不宜做过早做视力开发工作。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看到广告上说:“从小做智力开发、从小做视力开发”的宣传活动,让孩子出生下来就逗他多看色彩缤纷的东西,促使眼球的发育,误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的人,将来就不会得近视眼。
过多的近距离、精细用眼其实是让孩子做近视眼形成试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除非扩瞳验光后,发现孩子有较高度的远视眼,此时才要进行视力训练了。
3、3岁前要注意宝宝的看物姿势。
如果发现宝宝看物时有歪头斜脑看东西,或是冲着头,眯着眼看东西时,说明裸眼视力可能不好,尽快去医院眼科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当然如发现眼部有异常情况,如斜视,眼球震颤或黑眼球上有白色反光时,更应及时去眼科就诊。
大量事实证明,在3岁前为眼轴快速发育期治疗,很多影响视功能发育的疾病在这个阶段治疗,比3岁后眼轴慢速发育期治疗效果来得更好。
4、避免不良用眼习惯。
1977年,有一个着名的近视眼形成试验很说明问题,具体的做法是把猴子的一只眼的眼皮缝合起来,使得这只眼看外界物体仅有模糊的明暗影动,物像十分模糊。
6个月后,没缝合的眼为正视眼,缝合的眼皮的眼睛重新打开后就得了近视眼。这是因为看模糊不清的物像是形成近视眼的重要因素,这类近视眼并被命名为形觉剥夺性近视。
日常生活中,在强光、暗光或晃动的车厢中看书,长留海遮眼无节制地看电视电脑上网,弹琴时注视晃动地琴谱,都可造成此类近视。1983年,用幼猴进行另一类近视眼模型试验又获得了成功。具体的做法是让幼猴的一只眼佩戴戴-5.00D的近视镜片,把物像的焦点移向视网膜的后方,6个月后复查,未配戴眼镜的一侧眼为正视眼,而配戴眼镜的一侧眼却成了-4.80D的近视眼,和-5.00D十分接近,被称为光学离焦点性近视。
在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验光配戴眼镜,以及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不良,都能使物像后移,产生这类近视眼。在这里我们特别呼吁要重视正确的握笔姿势:食指放在笔杆上方,拇指和中指接触,这样就露出笔杆和笔尖,保证距书本一尺处看清,如果拇指和食指接触甚至交叉,就挡住了笔杆和笔尖,读写时只好把头斜向书本一侧,使物像焦点后移,造成了这类近视。
(图2)改进与消除上面列举的不良用眼习惯,对预防近视眼及阻止近视发展很有用。
5、识别与抵制不科学的近视眼防治方法。
眼睛能看清近物的功能叫调节,相当于照相机的调焦装置功能。20世纪前期,近视眼形成的理论认为是调节过强导致近视,但是近30年的研究发现:只有5%的近视眼是由调节太强引起的,而95%的近视眼都是存在着调节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调节迟钝和不灵活引起的。
纵观现今的近视眼防治器械和药物,象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波又一波,这些产品的疗效尚有待于研究证实。
有很多近视保健、治疗产品所宣传的治疗机制主要就是放松调节,从理论上说这些产品可能仅对5%的高调节近视人群有效,而其余95%的近视人群使用后会使得调节力更加不足,破坏了正常的调节与辐辏平衡,非但不能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反而可能造成损害,因此在选择使用上要慎重。
渐近多焦点眼镜目前也主要用于老视(即老化眼)人群中,而非近视人群。近视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研究已证实调节力过强只在很小一部分近视患者中起作用。那么这些近视防治产品充其量仅能对非常少的特定人群有效,不能不分对象地使用。各种近视眼防治器械,如果出于商业目的,一味广告猛攻,全面推销,广泛使用,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此也要请广大读者要认识这一道理,不要被不科学的广告所蒙蔽。
对于近视眼防治的药物,目前已锁定在乙酰胆碱受体(M1受体)的阻滞剂中,M1受体阻滞剂能阻止眼球的过度增长,从而阻止近视的加深,这类药物正在深入研究过程中。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硝酸山莨宕碱眼液,也属于一种特异性较低的低效M1受体阻制剂,尚需抓紧研发更高效的M1受体阻滞剂。
教育部推行的眼保健操,至今还没有一篇权威的有效性研究报告,希望有关方面组织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6、增强体质,加强户外体育活动。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每天一节户外体育课,增强体质证明对阻止近视患病率的上升是非常有效的。儿童饮食应该荤素搭配,不挑食、忌口。
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是眼球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它是脂溶性的,和脂肪类食物共同食用有利于吸收,另外,肉皮、猪爪、牛筋、海参等富含胶原蛋白和羟脯氨酸,能增强眼球壁的组织抵抗力,这些食物适当增加摄入有利于视力保护。
标签:保护视力,学龄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