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定义的话,那么明朝的藩国应该包含两套体系。第一是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分封诸子为王就藩各地,分镇天下。这一部分经过明朝历代帝王的分封总计超过六十个之多。第二就是出于对中原王朝的仰慕纳入宗藩朝贡体系的藩属国。这部分随着明朝的兴衰做弹性的增长或者收缩:在永乐大帝时期明朝国力达到巅峰,藩属国数量达到100多个。接下来我们就这两部分内容做一下简单的阐述。
明朝奠基人洪武万岁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建立大明王朝,宗藩朝贡体系随之建立。随着大明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辐射能力日益增强,藩属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稳定和安全,朱元璋在大封功臣的基础上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分镇全国的战略要地。所以明朝的藩国主要由内外这两部分组成。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天下,开创了明朝藩王体系
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册封自己儿子中的第一批10位为藩王。接着在有生之年,除了太子朱标和夭折的第二十六子朱元璋册封了所有的24个儿子为藩王:秦王: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晋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燕王:建藩国于北平。周王:初封为吴王,建国于浙江钱塘府,后改封为周王,建国于河南开封府。楚王: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齐王:建藩国于青州,因罪被禁锢京师藩国被废除。潭王:建藩国于湖南长沙。鲁王: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蜀王: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湘王: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被建文帝朱允炆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肃王: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辽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庆王:建藩国于宁夏卫。宁王: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就是被燕王朱棣借兵靖难,答应将来平分天下的那位)。岷王: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谷王: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后改建藩国于长沙。最后被废除封国。韩王:初建藩国于开源,后改建藩国于平凉府。沈王:建藩国于开源潞州府。安王:建藩国于甘肃平凉府。唐王:建藩国于河南南阳府。郢王:建藩国于湖广安陆府。伊王:建藩国于河南洛阳府后被废除封国。
当然虽然册封了藩王,但是有些并没有去就藩。所以我们看到的分封图中并没有相关数目的藩国。朱元璋分封的藩国可不是名义上的,因为明朝初年天下还不太稳定所以藩王都拥有自己的官僚体系和军队。
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事分封的藩国最终还是出事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着急削藩数位藩王被废为庶民,湘王为自证清白举火自焚。这让诸位藩王有了兔死狐悲的念头,最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称帝。
明成祖朱棣本身就是藩王起家以武力登上帝位,所以他对藩王的兵权非常的忌惮。于是在继续调整藩王驻地的同时逐渐的削减藩王的权力,最终形成藩王成为有财富田产但是没有权力的混吃等死的状态。
据统计,明朝大概先后册封了有六十多个藩国(有的册封没有就藩,历史资料也不太完全所以只能粗略统计)。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齐王、潭王、鲁王、蜀王、湘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岷王、谷王、韩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靖江王、吴王、衡王、徐王、汉王、赵王、郑王、越王、蕲王、襄王、荆王、淮王、滕王、梁王、卫王、德王、许王、秀王、崇王、吉王、忻王、徽王、兴王、岐王、益王、衡王、荣王、雍王、寿王、汝王、泾王、申王、裕王、景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信王、定王、永王等等。
外部的宗藩朝贡体系
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大明宗主国的辐射能力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外藩纳入了大明王朝的宗藩朝贡体系。除了最初明太祖朱元璋定的十个不征之国外,到明成祖朱棣七下西洋大明布国威与大洋至上后更多的东南亚国家跟随船队来到大明朝贡。(以下地图的黄色线条包含的部分)
日本、安南、占婆、南掌、朝鲜、琉球、吕宋、合猫里、美洛居、婆罗,又名文莱、占城、真腊、三佛齐、暹罗、占城、爪哇、浡泥、满剌加、苏门答剌、苏禄、哑齐、须文达那、西洋琐里、琐里、览邦、淡巴、百花、彭亨、柔佛、那孤儿、黎伐、南渤利、阿鲁、丁机宜、巴剌西、古里、柯枝、锡兰、榜葛剌、木骨都束、不剌哇、等等等等。
这些藩属国从东亚的儒家文化圈到东南亚的沿岸各国,从突破马六甲后进入印度大陆的各国再到东部非洲的沿岸各国都留下大明的足迹。厉害了我的大明。
当然无论是内部的藩王体系,还是外部的宗藩朝贡体系都随着历史的流逝在逐渐的增加或者消亡。毕竟藩王和藩属国都会随着自身的情况变化而变化,不一定都能与大明王朝同休。
标签:藩国,明朝,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