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一位以豪放见长的词家,他的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然而他词作风格是立体的、多样的,既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豪放,也有“秾丽绵密,缠绵婉转”的婉约。
通过描写战争场面,表达出渴望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以及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B
谢邀。我的浅见有下列几个共同点,一,辛弃疾生活在南宋,而南宋大片国土沦陷于金人之手,他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素有恢复中原的青云之志。在登高词中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二,辛弃疾报国无门,难展心中的抱负,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中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的心情。三,善用典,典事紧紧扣住关联的时事,无堆砌之嫌。我浅见认为他登高的千古名作是下列几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韫英雄泪。当然他登高的词还不止这几首。他的登高词以爱国情怀统领以上几篇,加上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气势豪迈,感情激昂,气韵沉雄,笔调苍劲,读之顿生浩然之气。所以历来为读者称道,今天读来,其爱国情怀无不打动读者,这就是辛弃疾词的魅力所在。本人知识有限,只读过几首辛弃疾的登高词,难免挂一漏万,点滴体会,与网友和读者分享。欢迎网友和读者补充纠正。图片来自全网,不得侵权。
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
1.承辛弃疾豪放词风,意象多宏肆。意境慷慨激昂、雄豪悲壮 2.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 3.以文为词,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 4.虽重音律,但辞藻秀丽不及格律词人
我想应该从诗人的性格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备受凌辱的时代切入比较好。皇帝的无能,大臣的贪污腐败及自己的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构成了辛弃疾词作的基本特色。以下是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节选自《应用写作》1998年第1期,《词坛巨擘 公文高手——读辛弃疾<议练民兵守淮疏>》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辛弃疾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进一步将抗战救国的内容大量纳入词中,用词来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的愿望,扩大了词的题材。其次,开拓了词的意增,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再者,辛弃疾上承苏轼豪放词风,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词体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将“雄心高调”寄寓于传统词风的“温婉”之中,但又不囿于传统观念,抒情言志,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豪放、婉约兼具的艺术风格,使豪放词的创作进入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著名的有 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著名的有 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辛弃疾本为行伍出身,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驰骋沙场,中晚年也曾几次投身北伐的战斗,因此,刀、枪、剑、弓、甲、马以及“号角”、“沙场”等都成为他词中的抒情意象,另外,他还能将自然界的山、水、草、木等自然景物也幻化为与军事相关的战马、将士等意象。所以说,抒情意象的军事化体现了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2、“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抒情,这是众所周知的。苏轼提出并实践了“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并实践了以文为词的手法,即以散文的表现手法来写词。具体表现在,将散文、辞赋中常用的议论、对话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中。引散文的语言入词,使词的语言雅俗并收,骈散兼融,从而大大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3、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辛弃疾词中所塑造的多是英雄的形象,抒发的也多是英雄的豪气与壮志,展示的是男子汉的阳刚之美与强劲的力度美。但是,他的词在表现阳刚之美的主导面时,也兼有柔性化的阴柔之美。如《摸鱼儿·更能消》一首词中就兼融刚柔之美。又如《清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虽然表面展示的是柔性之美,但是,蕴涵其间的也不乏带有阳刚之气的豪放之志。总之,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在其词中可谓鲜明突出,俯拾即是。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豪放激昂 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的豪放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多样,技法高超,特色鲜明。一、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的。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二、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四、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使婉约词与豪放词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浑然无痕。如〈摸鱼儿〉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一般都豪放大气,充满爱国情怀,但又有怀才不遇的怅然。这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宋朝积贫积弱,不断受金辽困扰,作者想要上战场报效国家(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后来或怀才不遇,或早生白发,所以他的诗歌听起来多了分苍凉悲怆,但又不失大气磅礴。代表作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表达自己想要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怀才不遇的失落。
辛弃疾的豪放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多样,技法高超,特色鲜明。 一、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的。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辛弃疾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首先表现了他对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他的词里不但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长安”的句子,还强烈的表现他不能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其次表现他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上。第三还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以上种种思想交织在辛弃疾的作品里,他的爱国情怀在统治集团里得不到理解,于是在面对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就不能不激发他的豪情壮志。两首(水龙吟)即是代表。表现了他要求统一祖国的壮志。 从艺术成就上看,辛弃疾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扩大的意境创造上,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 具体来看,为表现辛弃疾远大的抱负,他词里常表现的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梅花,爱长松劲竹。他写 长剑是“倚天万里”,他的词里不仅出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等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就是对随便的一个景物,也会发出军令似的约束。其次在他的英雄词里,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继承了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的传统,表现了他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辛词运用典故,与比兴一样,是为了托古讽今,抒发他的英雄情怀。 以上两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辛弃疾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中的爱国热情和理想,形成了辛词独特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⑾。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善于创造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意境。B.善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如《青玉案·元夕》、《摸鱼儿》等。C.大量运用典故,采用经史子集中的语句。D.丰富了词的语言,将各种语言运用到了词中。E.有多种艺术风格,豪放、婉约、清丽等等,无不具备,且成就很高。
标签:辛弃疾,词作,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