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简介百年华西世纪名院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建立医科,将其作为教学医院。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盛况空前。1938年7月,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现址建成,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 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1953年,华大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更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随后学院/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经过12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学院/医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疗方面,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医院占地1173亩,业务用房面积50余万平方米,编制床位数4300张,职工8900余人;设38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2012年门诊量(含上锦)3999830人次,出院病人(含上锦)188008人次,手术(含上锦)10.63万台次,平均住院日9.85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在卫生部2010年、2011年、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中有24个专科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综合得分71.45、81.59、89.42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第二,临床最佳专科声誉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二。 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离震中最近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华西医院承担了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的技术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的重任;救治危重伤员数量最多,救治成功率最高,创下世界重大灾难医疗救援史上的许多奇迹,被媒体誉为抗震救灾医疗战线的中流砥柱,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不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称号。 2012年4月5日,华西医院上锦院区(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在成都高新西区尚锦路253号正式开业,一期设开放床位650张。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模式,上锦院区试行由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公立医院管理运营的探索实践;业务上上锦院区作为华西医院及其学科的延伸,医疗、教学、科研与华西医院本部实行一体化运行管理,所有从业人员全部由华西医院选派,制度、标准、规范、流程均与华西医院一致,医疗水平质量和华西医院总部完全一致。 教学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学府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学院起源于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由美、英、加等国教会完全按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毕业生除授本校学位外,同时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西部最早授博士学位的学院之一。1988年,获卫生部批准办临床医学7年制,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办临床医学8年制。 学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86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名、博士导师206名、硕士导师346名。拥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主编出版教材190余本,其中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8部;在教育部2008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研究生教育设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6个,有博士学位点33个,硕士学位点34个;现有在站博士后60人,在读博士生478人,硕士生1171人,港、澳、台籍学生及外国留学研究生22人;毕业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本科教育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康复医学5个专业(系),教研室16个;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2179人,港、澳、台籍及外国留学本科生400人。建院以来,学院形成了“严谨、勤奋”的教风和学风,坚持医学“精英、精致、精品”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方面,华西医院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心开放实验室29个;设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GCP),国家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机构。 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计划项目1000余项,2012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2.4亿元;1999年以来获各级政府科技奖150余项;申请专利200余项,获专利授权1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茅,其中被SCI和MEDLINE收录和表现不俗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三年以科研得分20分名列全国第一。有9种学术期刊在院,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学术期刊,其中3种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 管理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为学院/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卫生部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一项,2011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两项,是中国大陆医院荣获该奖项次数、项目最多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发展业绩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近10年来,每年均接待数以百计的大中型医院管理者的参观访问。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诗圣杜甫留下千古绝句的万里桥头,华西人坚守“关怀、服务”之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之精神,遵循“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之院训,高扬“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之核心价值观,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发展,象诗圣吟颂的那艘万里船一样,冲出夔门,奔向大海,向着更高远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传承百年历史闪耀世纪光芒追溯历史,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开设医科,将仁济、存仁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苏州的东吴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等战区大学或其部分院系内迁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学术盛况空前。1938年7月1日,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国学巷(现址)建成使用,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 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更名华西大学,医院同时被接办。1953年华西大学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改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人民习惯称“川医”);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2001年5月,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医疗篇:以人为本关怀服务大医精诚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华西医院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医院之
一,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总体医疗水平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每年完成的病例数量为全国最多,质量和效率全国领先。在卫生部2010年、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中有16个专科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综合得分71.45和81.59连续两年名列全国
第二,临床最佳专科声誉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 医院现有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800余人,正高职称400余人;专家中有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1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人,中华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5人。医疗业务用房50余万平方米,住院总部有开放床位4300张,上锦院区一期设开放床位650张;设38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门诊部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17000余人次;有国际标准手术室85间,日均外科手术300余台;有包括核磁共振8台、螺旋CT机5台、伽玛刀、X—刀、ECT、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大型自动生化仪、各种内窥镜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设备总价值近8亿元。 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著名学府,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在教育部2008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 学院起源于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中国西部最早的,由美、英、加等国教会完全按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毕业生授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博士和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西部最早授博士学位的学院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学院先后更名华西大学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医疗
标签:华西,四川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