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巴氏杀菌乳,就是我们常见的“巴氏消毒奶”。
顾名思义,就是采取“巴氏杀菌法”进行杀菌的牛奶。
所谓“巴氏杀菌法”,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用低温杀死牛奶中的致病菌,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不过,由于这种方法不能消灭牛奶中所有的微生物,因此产品需要冷藏,保质期也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天。
另一种叫灭菌乳,是采用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由于牛奶中一点微生物都不存在了,因此可在常温下保存,而且保质期比较长,一般可达3个月以上。
牛奶低温杀菌保留营养多
巴氏杀菌乳由于保存的营养成分较多,常被厂家叫做“鲜奶”。
其实,杀菌时不管是低温还是高温,都会对牛奶的营养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真正的鲜奶应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牛奶。
加热对牛奶中营养影响最大的就是水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大约有10%的b族维生素和25%的维生素c损失掉了,加热程度越深,这些营养损失得就越多。
牛奶中有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乳清蛋白,在加热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实验证明,巴氏杀菌时约有10%的乳清蛋白变性,而超高温杀菌的灭菌乳中,则可能有70%的乳清蛋白变性。
因此,采用低温杀菌的巴氏奶相对来说,营养价值要稍高一些。但是,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鲜奶。
买保质期短的牛奶
要想喝到营养保存更好的牛奶,在购买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现买现喝,尽量买保质期短的牛奶,不要为了便于贮藏,认为保质期越长的牛奶越好。
二是买屋顶型纸盒包装的牛奶,这种牛奶多采取低温巴氏杀菌,营养和味道比较好,而大部分瓶装牛奶是经过二次灭菌的,营养价值有所降低。
三是买回的牛奶最好直接饮用,不要再次加热,否则会造成营养进一步损失。打开包装的牛奶应一次喝完,放的时间越长营养损失越大。
1、奶和水果
水果中所含的有机酸会让牛奶发生沉淀,但并不会阻止人体对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因为人的胃里酸性很强,远远超过水果的酸度,牛奶进入胃之后,自然会结成凝块。
既然成年人能消化牛肉干这样的固体食物,柔软的牛奶凝块自然更不在话下。
只要水果蔬菜的涩味、酸味不重,牛奶可以和各种果汁、菜汁混合饮用。出现混浊并不影响营养价值。
酸奶则适合与各种甜味水果块一起食用,包括鲜水果块和罐头水果块。
用猕猴桃、黄桃和草莓切成块,和酸奶一起拌食,是新鲜又漂亮的健康甜点。
2、奶和早餐谷物
按照西方的习惯,早餐往往食用牛奶浸泡的谷物脆片。实际上,在谷物脆片的制作设计中,就考虑到了牛奶的因素。
谷物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而且赖氨酸这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与牛奶配合,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的供应量,还可以用牛奶中极为丰富的赖氨酸弥补谷类中氨基酸平衡的缺陷,从而提高谷物的营养价值。
同理,牛奶也可以用来冲芝麻糊、冲炒面、泡爆米花、煮玉米粥、煮大米粥。
只是要注意,用牛奶煮粥的时候,最好在粥煮好之后放牛奶搅匀,再煮一两分钟即可,以避免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在久煮过程中沾在锅壁上而损失。
3、奶和面食
牛奶不仅与各种粮食都能发生营养互补,它和需要良好弹性和韧性的面食更是绝配。无论是制作馒头、面包、包子、饺子和面条,都可以用牛奶代替白水来和面,或者直接添加奶粉。
由于牛奶蛋白质的作用,加强了面团的筋力,做出来的面条不易断、馒头有弹性、饺子不破皮、面包更蓬松。在发酵面食品当中,牛奶中的大量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还能为酵母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发面的效果更佳,面团膨大,香气浓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添加牛奶来制作煎饼等软饼,就要注意最好用“全麦粉”,或者再加一些米粥、玉米粉等没有筋力的原料来配合。
这是因为,牛奶带来的过高筋力会影响软饼的口感。
1、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肠道功能较差的人吃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该类人群的肠道功能较差,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2、牛奶+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
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
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3、牛奶+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4、牛奶+橘汁或柠檬汁
有些人建议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这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5、牛奶+药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
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忌文火煮。用文火煮牛奶,会使牛奶中的维生素受到空气中氧的破坏,而旺火煮牛奶则很容易溢出来,因此当牛奶的体积膨胀时应即刻离开火源,然后再放回火上烧开,如此反复三四次,这样不仅能保持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而且能杀灭牛奶中的病原微生物。
忌煮奶时间过长。有人认为煮奶至沸后再持续5分钟合适,此种说法不全面。因为奶中呈胶体状态的蛋白微粒在60℃时能脱水转变成凝胶状态。奶中的磷酸钙也不稳定,在此温度下易于由酸性变为中性而沉淀。
当加热到100℃时,牛奶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不但色、香、味随之降低,还可能产生其他物质,使营养价值降低。
目前,大多数牛奶是经过科学灭菌封闭包装的,可以直接饮用,如愿喝热奶时可采取隔热加温的方法,将鲜奶袋放进热水中5分钟即可,这样可保留更多的营养素。
忌阳光晒。生活中经常可见送奶、取奶途中,牛奶在阳光下直接照射时间较长,这样太阳会毫不留情地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使其变质。
阳光照射2小时,牛奶中的核黄素会损失一半而核黄素被阳光照射转化成的荧光核黄素还可进一步破坏维生素C,所以牛奶要避光,更不能长时间曝晒。
标签:喝牛奶,注意事项,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