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行政区划调整建议通过!这表明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已成定局!
(一)天津行政区划调整建议通过
据《天津日报》报道,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11月26日至27日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方案》。市委书记李鸿忠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讲话,并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就《方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报道称,全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方案》。《方案》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由市政府履行审批程序,同时报国务院备案。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
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是指将一个行政区划的部分行政区域划归另一行政区划管辖。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现辖16个区,包括滨海新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
天津行政区划调整与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11月30日,《天津日报》全文刊发了11月27日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及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关于《建议》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
《建议》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列入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着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另外,《建议》“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部分指出,到2035年,“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
《建议》还在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等部分对建设“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作了具体部署:“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树立‘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滨海新区,优化资源布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要素承载能力,推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职住平衡协调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全面提升‘滨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调整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着力强化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的资源集聚能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区域节点城市和小城镇。加快京津同城化发展,支持与北京毗连区域融入新版北京城市规划,增强京津的中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关于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说明》指出,“打造双城格局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举措,是用新发展理念优化完善城市布局的必然选择。滨海新区面积2270多平方公里,超过深圳和浦东新区。如果按照原有规划建设思路,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将会对接成一个大城区,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大城市病。打造双城格局,就是要推动城市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形成‘组团式’空间布局,避免城市发展‘摊大饼’的弊病。建议稿将建设‘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并在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等部分作了具体部署,有利于引导全市上下统一发展思路,着力增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提升‘津城’现代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
标签:行政区划,天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