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表示人要死得其所。语出《燕丹子》卷下:“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明.杨继盛《赴义前一夕遗属》:“古人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盖当死而死,则死比泰山尤重;不当死而死,无益于事,比鸿毛尤轻。”后亦引作〔死有重于泰山,生有轻于鸿毛〕。《隋书.诚节传.论》:“然则死有重于泰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轻于鸿毛,死与义合者也。”宋.杨万里《汉将李陵论》:“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也单引〔死有重于泰山〕。明.李贽《焚书.何心隐论》:“夫忠孝节义,世之所以死也,以有其名也。所谓死有重于泰山者是也。”
鸿毛的解释 鸿雁的毛,比喻极轻
源见“姑射”。神话传说中的仙女。清 郁植悲歌之五:“藐姑仙子冰雪容,导以翠节双青童。”
标签: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article/32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