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出生地:
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
莫言非常重视文学的本体意义,体验性是他乡村写作最重要的特点,这得益于他二十年的农村生活,他与这无拘无束又“藏污纳垢”的乡间社会朝夕相处,它的魅力与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归属性的存在不同于早先知识分子理性剪裁过的农村,借此展现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兼济天下的宏愿;也不同于城市作家体验农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农村社会的浮光掠影,从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结论,相反那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深刻,他能发现农村不仅有耕种的辛劳还有收获的喜悦;不仅有众所周知的麻木愚昧还有为人不知的真诚纯粹。对此,莫言也毫不讳言自己农民作家的身份,他认为这是故乡血地对自己的一种限制,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物百态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识,培养了他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因此在创作中遇到合适的催生物就容易产生本能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情感取向。
莫言/出生地
山东
百科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山东高密大栏乡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
东北高密县,从他的小说里就可以看得出来,
标签: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