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组织定义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为心理健康提出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
具体标志是:
⑴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⑵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
⑶有幸福感;
⑷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感。
概述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专家释义
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老人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中年人标准
①感觉、知觉良好。
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②记忆良好。
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③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④想象力丰富。
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⑤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⑥意志坚强。
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⑦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⑧人际关系良好。
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
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⑪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
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⑫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青少年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1.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
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
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
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2.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
如果出现厌食,往往是孩子们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
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
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
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3.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
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痛,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心理医生会诊。
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家里的恶劣家庭关系时,终于找到病因。
4.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的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我评价标准
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
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测验标准
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外部评价标准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社会适应性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
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标签:心理健康,小常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