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中国古代传统武术中的“气”指的到底是什么?

中国古代传统武术中的“气”指的到底是什么?

2024-08-10 04:22:21 编辑:join 浏览量:544

中国古代传统武术中的“气”指的到底是什么?

传统武术中“气”这个概念是过去限于当时对人体运动认识不充分而产生的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

关于传统武术中的“气”有几种说法,其中比较靠谱的是下面两种:

1、气指的是“呼吸”

2、气指的是身体内的“能量”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

从一些典籍资料中,我们知道“气”有很多表述,如果只是替换为“呼吸”或者“能量”会说不通。但这些资料中的“气”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人能主动控制的。这就把传统武术中“气”和中医中的“气”区分开来。至于道士练气,人家是修仙,更不能武术这种庄稼把式混为一谈了。

呼吸是人能控制的,所以这种说法比较靠谱。比如“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个气通常指的是“呼吸”,实际指的是心肺能力。心肺能力是运动体能的一个重要的体征。

能量是不是人能控制的?重要看是什么能量。如果从格斗技击的打击效果来看,显然不是化学能,也不是热能,也不是电磁能、核能等,而是机械能。格斗打击是由运动产生的,一动不动就能打人,除非那是法术、魔术。拳头打到人身上,不会产生硫酸腐蚀那样的化学反应,也不会产生火烧的烧灼效果,更不会产生核辐射那样的人体伤害,而是由运动产生的机械能作用于人体,发生机械能的转换。

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是可以主动控制的,通过控制运动的速度和参与运动的质量来控制能量大小。这种能量也可以在两个物体之间进行传递。人体的运动离不开呼吸的氧气,均匀深度的呼吸,能有利于维持长久的运动。

因此可以认为 传统武术中的“气”就是跟呼吸相关的由人体运动产生的用于格斗搏击的机械能 。

机械能分为势能和动能。格斗中,势能的应用比较少见,但也并非没有。比如,拧这个动作,运动位移和速度都很小,肌肉等长收缩,这时候就是势能。而直拳打击体现的是很明显的动能转化。

基于此,“气沉丹田”不是说把机械能聚集于丹田,而是说丹田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力是由丹田发出来。丹田力也就是现在的核心力量。不论是打击技术还是摔跤技术,核心力量都是最重要的。过去的传统武师重视丹田和现代格斗重视核心力量一样。本来就是一回事。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宋·吴澄《答人问性理》)。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故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庄子·知北游》)。人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人之生也,因阴阳五行之气而有形,形之中便具得阴阳五行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性”(吴澄《答田副使第二书》)。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总之,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黄帝内经撩开气的盖头(上)_腾讯视频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二)宇宙论

实际经验:15岁时练内功,吐纳,练了两周天左右,打坐吐纳时小腹丹田处感到有充实感,随着呼吸丹田处充实感猛的增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种带有温度和力量的水银感,从丹田出发循周天路线运行。下坐后,伸手时感到从丹田的一股“气”在动手时自然的瞬间温和有力的到达手指尖。你还是如常挥手,别人感受到的就是大力而来不及抵抗。

而随着静功打坐的延长,这种体内自动运作的质感越发明显,这种内在的,与身体这种物质并不相同但脱离又明显高于身体的物质状态,我们俗称之为“气”。也是修行中最初的微观物质的体验。

古时候武术的气多指后天气。

比方说荣卫之气,呼吸之气,还有一些内功里会用到五芽之气。

清末的时候,有一部分武术引入了道教的三关炼养,便有了先天气的概念。将与神,形相互吻合。但还是在武术的范畴内。

但是也有个例,像混元剑经里的内炼法,就涉及到了先天,甚至成就。

这一类就已经超脱了普通武术的范围,而到了道教炼养学的范畴里。

但这些都是纸面上的,五芽之气,荣卫之气,呼吸之气。确实有人练得出来,但用处一般都归于感觉,在集中精神,调整身体上。

像后一部分,神气是体。身体,与意识的整合,这是用。

但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概念,引申对自己肉体的高度掌控。

实际上,现代运动通过先进的理念和实际上的训练都可以做到。传武的更多是一种概念。

由之而来的便是前几年和现在的那些…“大师”,他们多半以此敛财,但是不堪一击。

和中医的“气”还是有区别的,中医包含更多内容,不是很懂。

谢邀

就是指元气。元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

我给你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毕竟水平有限。先说个简单的例子,健身房练器械的时候,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力的肌肉群上,去感受肌肉的刺激,同时还要配合呼气。武术动作就复杂一些,需要全身肌肉相互协调去发力,这里就有一个肌肉群发力的先后顺序,注意力从一个肌肉群转移到另一个,最后截至在拳头或者指尖之类的地方,这个过程还配合逆腹式呼吸加气沉丹田,仿佛是呼吸的气息贯穿了全身。其本质还是呼吸配合发力,这是我目前能体会到的。

谢谢邀请

在此前,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

在我的认识里,它似乎只是形而上的概念。

因为我阐述不清楚。

练拳,太极拳起式,师傅说,气沉丹田。

照虎画猫,跟着师傅的动作,没有刻意想,仿佛这样就是气沉丹田了。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领顶劲,尾闾中正,舌搭鹊桥。

包括起承转合间的方位也不能马虎。

除却失之毫厘,缪之千里外,其内,在乎的应该就是这个气。

师傅说,不要用力,以意领气。

冬晨的公园,几个大捋下来,手掌可以体会到慢慢涨热的感觉。

在我的理解里,说的不要用力,以意领气。

如同溪流,用力了,会堵塞,到达不了梢节。

越放松,越通达。

外如高山沉静,内如大河奔腾。

奔腾的河水,溪流,指的应该就是气。

上述到此的概念,是前人所划。

在这个基础上,去想,我理解的气,就是一种能量。

南怀瑾说,人体之经络,如同飞机之航道。

飞机飞过,才有航道,飞机不过,就是空空如也的天空。

人一旦死去,没有了气,经络也就不复存在,西医哪怕立马解剖,也是找不到的,空空如也而已。

看过一本气功书籍,有篇章说。

想一清净,吸气毛孔皆开,清气入体,呼气,浊气皆出。

从这上面看,我理解的是,气是天地大宇宙之气,和人体小宇宙之气的合体。

天地万物兼备于我,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结合,方有如今自身,缺一不可。

上述这个观点,也是前人所划。

但是南怀瑾,自称见过踏雪无痕的轻功,见过口噴飞剑的剑仙。(这个剑仙不是说的神仙)

我看过的那本气功书籍,论述过开神通的方法。

我看过之后,只是当做小说家言。

我更倾向于,气,是一种能量。

每个人都有,可能就是,多或少,衡与失衡而已。

禅武医种种,都是其中手段。

我的体会是要从两个层面看这个问题:

我们传统文化就是动不动喜欢走形而上的调调(我只当这是个品味,无所谓好坏)。任何的术如果没提到道的高度,都让人意犹未尽,觉得不够极致。所以在看书或者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初期不要逐字解释,能大致弄明白这句话想表达什么就可以了。

在研究技术的时候,尤其是跟师父学推手的时候,必须要仔细。要动用所有感官去体会师父每个动作的细节,和作用到自己身上的感觉。

练武术不像做学问,不是想明白就能解题。必须行知合一,而且行在前面。所以当你能做到的时候,师父给你讲的每个字就都有了用。如果身上没有做到,师父讲的再多你也只能听个故事。

气这个字,被用的太滥太活,要看上下文才能解释。而我其实想说的是,不止这个字,像松,沉,虚,实这些字,也都是一样,你练到什么程度,你的理解才能到什么地步。同时也要知道,你现在的理解都只是这个阶段的,前面的路远没到头。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一说这些概念就要往极致方向飞奔的原因?

我的理解比较浅薄哦

举个常见的栗子,做一个引体向上有两种声音

①"呀啊啊啊啊~~~~~~哈"

②"呼"

(要是看不懂,我也不知道咋说,容我再想想哈。)

第一种气不足,第二种气足。

摘录某本小说里的“困惑真言”,其中有对气的精辟解释:

“你小腹升起的那股力量不是‘炁’!因为我所说的‘炁’并非实物,而是指身体内外各个器官、组织之间整体协调运行的功能,其包括就头脑的活动。这种功能强大,我们就说‘炁’强盛或足、多;这种功能越弱,我们就说‘炁’衰竭或不足。虽然在语言上把它当作实物在处理,但其本质是一种功能,而非物质。你小腹升起的那股力量不是‘炁’,而是由‘炁’这种功能所引发的身心抵抗能力。这种抵抗能力平时不显现,但调动‘炁’时——也就是引导身体内外各个器官、组织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时,这种抵抗能力就展现出来。”

“所以能够被感觉到的就肯定不是‘炁’!因为‘炁’只是抽象的功能,而‘功能’是不可直接感知的。唯有观察它发挥出的各种效果来窥探它的存在。有许多人在练习‘炼炁术’的过程,追逐感觉。误以为那些感觉就是炁,因此误入歧途。甚至癫狂迷乱,连普通人都不如了。只因你现在练习九转易脉大法,我不得不提醒你:莫要追逐感觉!随去随来。警记‘是炁者不可感,能感着必非炁’的道理。否则一旦过分追逐感觉,就身心有所偏向,破坏了炁本身的运转。反而阻碍了‘炼炁术’的深化。”

“反之,身心若能保持高度协调,我们就称为“炁”旺。则外界一切破坏身心稳定的力量都很难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就如同是

金刚石的形成。你们可知,所谓金刚石其实是由炭粉变化而来。但普通的炭粉无法保持整体的协调,因此软滑无力。而经过火焰和高压的历练后,其内在结构发生变化,可以保持相互之间高度的协调关系,所以变得极为稳固,能刻金凿铁。所谓‘炼炁术’也于此类同。所以,有时候又把炁叫做真力,以彰显其非物质性。”

以上出自网文《流浪仙人》,作者:癸变泉

气善于聚的人,身体会被气充起来,获得一定的抗击打能力。

善于运的人,打人比较透,挨的内脏疼。发力方式有点接近于现在的核心发力。

大概类似于朝气蓬勃的气,浩然正气的气。

标签:传统武术,古代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2080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