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看你买的猪肉是那部分了,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煮法哦!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 、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也称上脑、托宗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丁、片、条、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调方法。如炒肉丝、花椒肉丁等。 ③盖板肉。连接砰砣肉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砰砣肉”。 ④黄瓜条。与盖板肉紧相连接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秤砣肉”。 12、后肘。又名后蹄。因结缔组织较前肘含量多,皮老韧,质量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于前肘。 13、后足。又名后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韧、筋多、质量较前足略差,其特点和烹饪运用基本同于前足。 14、臀尖。又称尾尖。其肉质细嫩,肥多瘦少。适宜用卤、腌、酱、熟炒、凉拌等烹调方法。如川菜回锅肉、蒜泥白肉多选此部位。 15、猪尾。也称皮打皮、节节香。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如红烧猪尾、卤猪尾等。
雪猪肉 雪猪肉 (《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的肉。 动物形态详雪猪油条。 【采集】捕杀后,剃去皮毛,除去内脏,取肉鲜用,或用竹片撑开风干。 【药材】鲜肉质嫩而细致,肥厚多脂。 风干者多为干燥的整块。 以块大,肥厚者为佳。 产四川、青海等地。 【性味】辛咸,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辛咸,平,无毒。 【功用主治】治风湿痹痛,脚膝肿痛,痔瘘。 ①《本草拾遗》:主野鸡瘘疮。 ②《四川中药志》:治湿热身痒,风湿痹痛,脚膝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4~8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4~8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4~8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4~8两。 食疗价值编辑本段 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的肉。该动物又称土拨鼠、雪猪、大旱獭、答刺不花、哈拉。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获得后,杀死,剥去皮毛,除去内脏及腋下腺体。鲜用或风干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胃,益气血,除风湿。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气血不足,体倦乏力;风湿痹痛,脚膝肿痛。 [用法]煮汤,入菜肴。 [注意]雪猪腋下腺体有不良气味,除尽后则不失为美味可口的食品。 [附方] 炖雪猪肉:鲜雪猪肉500g,切块,生姜、花椒、盐少许,加水适量,以小火炖至肉熟透。饮汤吃肉。 本方用雪猪肉补脾胃、益气血,生姜、花椒调味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少食体倦。
标签: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