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回答三>生活百科>程不时

程不时

2024-05-08 11:40:23 编辑:join 浏览量:572

程不时

为何世人为何只知道李广,却不知道程不时?因为李广宣传多,带兵有特点。程不时为何被称作不败将军?因为稳重,治军得当。虽不一定回回大胜,但是可以保证不败。

俗话说得好: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就是这句话,让大家认识了李广。同时初中课文的李广射虎,又给李广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宣传。

其实李广和程不时,都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将,但是两个人治理军队的风格不同。李广和士兵之间都是称兄道弟,不是特别注重军纪,而且和邻里部队关系良好,很多人都愿意到他手下当兵。

另外李广率领的骑兵战力精良,经常能够通过奇袭获得大胜。可以这么说,李广的骑兵是汉武帝时期的机动性部队的代表。不过他的队伍也有缺点,就是比较适合小规模作战。

但是程不时就不一样了,就军纪方面,训练严谨,队伍内部纪律分明。而且平时训练也很苦,再加上程不时本人也很严格,很多人并不愿意在他手下当兵。

但是打起仗来,程不时却是一个好手。由于他主要率领的是步兵,虽然行动缓慢,但是打起仗来大开大合,每次都能取得不错的战绩。退一步讲,就算打不过,也能保持不败,所以也就有了不败将军的称号。

从两人的带兵风格和带兵队伍能够看出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将军。不过并不能说谁好谁坏,因为两个人打仗的风格不一样。比如说李广,他更加适合偷袭。而程不时,更加适合歼灭战。

而总的来说,李广的偷袭是败多胜少。毕竟是偷袭,只能给敌人一定的骚扰。从汉武帝对军事部署上,也能看不出来对两人的区别对待。

比如说每次大规模和匈奴对决的时候,汉武帝基本上都是让李广负责侧翼辅助,让程不时负责正面战场。也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李广难封的尴尬局面。

程不识之所以被称为“不败将军”,自然是源自他用兵之上的方略,而观其一生虽然没有取得过重大胜利,但也是未尝一败,当得上不败将军的称号。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李广和程不识其实在汉武帝朝是齐名的将领。而李广之所以在后代之中更加出名,则大多得益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传播;以及李广在对待仇敌匈奴之时不拘一格、骁勇善战的作战风格,还有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而反观程不识则完全属于相反的风格。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孔杰作为李广和程不识的写照 。一方是敢于出击,骁勇,却违反纪律,另一方则是遵循纪律的好孩子。而在群众看来,则便更加喜欢“个性”之人。这样也才造就了双方知名度上的差异。

程不识在治军之上,处事严谨,部队在他的训练之下,层级明确,纪律严明,并且时刻保持戒备状态。在发动军事行动之时,他也一定会事先派出斥候,并且保证左右两翼安全、首尾呼应的前提之下,才循序渐进。稳重也成为了程不识的标签,当然这种稳重可能在国家扩张之时会稍显不足,但对于稳固边防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而程不识本人也确实在镇守边疆,抗击匈奴之时,保证了一方安宁,未尝败绩。

参考资料:《汉书》

李广与程不时就类似于前锋与后卫,不能用进球多来衡量功劳大小!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京师统领程不识为车骑将军统帅北军驻防雁门,禁军统领李广为骁骑将军统帅南军驻防云中。由此可见,程不识与李广是汉武帝时齐名的大将。

程不时剧照

世人只知李广不知程不识原因有二:一、太史公对李广的偏爱,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和传而李广单独列传,程不识更是没有传记;二、统兵风格迥异使然,李广用兵潇洒率性出奇制胜广为传唱,“不败将军”程不识用兵中规中矩稳扎稳打,未曾败于匈奴但也没有没有出彩的战绩。

李广剧照

程不识善于守卫,在防御匈奴突袭保卫汉朝边境安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战略转守为攻,程不识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优势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匈奴

在军事史上,关于程不识与李广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战争可以概括为军法与战法的作用产物,军法强调对士兵的管理,战法突出对战场事态的把握,程不识以军法严明而不败,李广以善出奇兵而以少胜多。太史公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以上两位将军做了细致地比较:李广靠恩义获得士兵拥护,以此统一号令,士兵常擅自行动;程不识军纪严明,严格按兵法安营扎寨,士兵比较累。

卫青剧照

八卦一下,李广与司马迁可能有非比寻常的关系。在《史记》中,太史公为李广单独列传,而策划反击匈奴大战的卫青、霍去病都没这个待遇,让人有些困惑。有人曾研究出太史公的妻子柳倩娘是李广的外孙女,才让其在历史上留下这许多故事。另外,李广难封自刎而死,作为一个悲情英雄,自然受到同为悲剧人物司马迁的怜悯,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程不识,他作为防守将军,为汉朝边疆安定立下汗马功劳,为汉朝由守转攻的匈奴政策,提供了安全的后备保障,功勋非同一般。程不识后期无战绩,与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时无战绩的原因是一样的,他们防御的太好了,敌人知道进攻他们的防区不会有好结果,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才是最大的军事胜利!

一般来说,出名的人物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当然这里指的是好名声,非传播千里的恶名。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也不是不厉害,很多都是为人低调,不喜张扬。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听说过如雷贯耳的“飞将军”李广,却少有耳闻“不败将军”程不识的主要原因吧。

李广和程不识其实都是西汉的名将,起码在当时,这两位的大名是广为人知的,两位是齐名的存在,不分高下。虽然是同一时期的名将,但程不识与李广的作战风格截然不同,处事方式的不同,也就说明了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李广是那种风风火火的,胜时鼓瑟吹笙,败时四面楚歌。而程不识是稳扎稳打型,相比之下,个性鲜明的人物更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再加上留给后人的“

程不识指挥作战踏实稳重,严谨周全,与李广的大胜大败形成鲜明的对比,程不识可以说是从未大胜,却也从未败过,所以有了“不败将军”的名号。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取得胜利不难,难的是次次取得胜利,或者说,难的是次次都保持不败的记录,程不识就做到了!难道,这功绩还不够“卓越”吗?身为将军,守护边境,击退强敌不敢来犯,还山河一片太平,保百姓一份和乐,这不就是为人臣、为人将的荣耀战绩吗?

凡是为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宁做出贡献的人物,无论他是什么性格、什么作风,都值得被世人铭记在心。程不识,记住他了!

(图片源于网络)

程不识将军是一个非常善于“守”的将军,他的作战、行军风格与李广完全相反,我们知道,李广将军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排兵布阵,官兵们怎么舒服怎么来,而程不识将军则非常注重行军纪律,部队编制、组织架构都非常严格,不容有丝毫马虎,行军时基本是衣不解甲、马不解鞍,官兵们也就不怎么喜欢程不识将军。

当然,从战争上考虑,程不识的治军方针当然更优,试问,如果李广指挥一支十万人的部队,纪律还是如此松散,怎么能打胜仗?这也是为什么他多次遭遇失败的原因!

当时李广和程不识同为边疆守将,李广是右北平太守,而程不识是山西太守。事实上,与李广相比,程不识似乎更符合“守将”二字,在程不识的军事生涯中,他未尝过一败,当然,他也从未主动出击过,这也是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原因,比起卫青、霍去病,程不识似乎太中正平和,不露锋芒。

“稳重”是程不识的优点,也是一道束缚他的枷锁,如果李广能用五千人人发挥五万人的实力,那么程不识就只能将五千人老老实实地打出五千人的效果,不偏不倚。然而,由于当时汉朝更看重所谓的“战损比”,因此,不管是李广还是程不识,都注定与“封侯”无缘。

当然,不管是“不败将军”程不识还是“飞将军”李广,他们对于汉汉朝的贡献都是举足轻重的,也没有毕要贬低其中一人,而拔高另外一人。

标签:不时

版权声明:文章由 回答三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dasan.com/life/72268.html
热门文章